“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华夏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黄河文明。大河汤汤,华夏根魂。奔腾向前的九曲黄河河畔,矗立着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也是一座中华文明重要象征的丰碑。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科普月和2025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全国科普月是根据2024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设立的全国性科普活动,规定每年9月集中开展科普工作,该活动旨在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为让两大活动“同频共振”,经前期精心打磨,近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一部科普微视频《地理与文明的交汇处(郑州)-黄河中下游分界点》。该视频摒弃传统科普视频的枯燥叙事,采用4-5分钟的轻量化时长设计;结构上以“片头-正片-片尾”为框架,正片进一步拆解为“黄河文明”“地理标识”“时代新篇章”三个章节,层层递进,让科普既有文化温度,又有科学深度。
内容创作中,视频以黄河中下游分界点为“锚点”,实现了多重维度的融合:既弘扬黄河文明之魂,深情讲述郑州的黄河文明故事;又深入浅出地科普黄河中下游分界的地理成因——地形地貌变化,用通俗语言揭开专业地理知识的面纱,讲述黄河分段科学保护治理的要求;更聚焦时代发展脉搏、讲好郑州自然资源故事,展现自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郑州的实践与担当,每一项成果都彰显着郑州建设“幸福河”、续写文明新篇的坚定决心。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既是我国二、三阶梯的交接点,也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又是地上“悬河”的起点,更是地理与文明的交汇点。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优质科普应兼具科学性和文化传播力,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架起科学与文化的桥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此类创新科普作品创作,让科学知识更接地气、文化传承更有活力。”目前,该科普微视频已在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正式上线。不妨登录官网,在短短几分钟里,跟随镜头触摸黄河文明的脉搏,读懂地理标识的意义,感受郑州与黄河同频共生的时代答卷。
(来源: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