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不少朋友可能刷到了“荷兰强占中企”的新闻,刚开始咱还以为是小摩擦,没想到短短半个月就闹到欧洲车企集体预警的地步,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荷兰本来想跟着美国“拿捏”中国企业。
![]()
结果刚动手就被咱们精准反制,最后搞得自己骑虎难下,部长急着给议会写信甩锅都没人信,今天咱就好好捋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看看荷兰到底犯了啥糊涂,咱们的反制又为啥这么管用。
7天闪电“夺企”:没证据还敢动手,荷兰这操作太反常
要讲清楚这事儿,得先说说主角“安世半导体”,可能有些朋友对这个名字不熟,但咱只要知道它是咱中国100%独资的企业就行——早年间是荷兰飞利浦的部门。
2017年之后被中国资本一步步收购,最后彻底变成了中企,这些年一直是中国团队在运营,在全球汽车芯片领域做得挺不错。
![]()
可谁也没料到,9月底荷兰突然来了个“闪电战”,硬生生要把这家中企的控制权抢过去,咱看看时间线就知道多离谱: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下了个接管禁令;10月1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就紧急叫停了中方老板张学政的所有职权,连公司大门都不让他进。
10月7日,法院又任命了一个比利时籍的独立董事,还特意给了“一票否决权”,不管中方股东同意不同意,这老外说的算。
![]()
前后加起来才7天,一家中企就被彻底架空了!咱得拿个参照物才知道这速度有多反常——欧洲同类的企业控制权案件,平均要92天才能办完,光证据交换就得一个半月。
更关键的是,从头到尾荷兰都没拿出任何证据,说中方偷技术、转移资产,就靠一句“有潜在风险”就动手了。这要是放在平时做生意,你平白无故抢别人的厂子,还拿不出理由,不得被人告到破产?
![]()
当时不少人就觉得奇怪,荷兰平时挺讲商业规矩的,咋突然这么不讲理?后来才知道,这背后根本不是荷兰自己的主意,而是有人在背后逼它这么干。
背后藏着美国的影子:施压、威胁,荷兰其实是被逼的?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美国在背后捣鬼,早在6月12日,美国商务部的一个副部长就偷偷跑到荷兰海牙,跟荷兰经济部的人关起门开了个会,会后有美国媒体爆料,会上美国人把话说得很直白:必须把安世半导体的中国CEO换掉,不然有你们好果子吃。
美国人给的理由也挺扯,说“中国老板可能把汽车芯片技术用到军工上”,咱先不说安世半导体做的都是民用汽车芯片,跟军工八竿子打不着,就算真有关系,这也是人家中企自己的事——毕竟公司100%是中国独资,老板想怎么管、技术怎么用,轮不到美国指手画脚吧?
![]()
那荷兰为啥就乖乖听话了,说白了还是有软肋被美国捏着,一方面,荷兰的国防安全高度依赖美国,欧洲的北约防御体系里,美国是绝对的主导,荷兰不敢轻易得罪。
另一方面,荷兰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是它的重要市场,要是美国给荷兰农产品加关税,荷兰农民得哭晕在地里,两害相权取其轻,荷兰就只能牺牲中企的利益,跟着美国走了。
可荷兰千算万算,没算到咱们中国的反应会这么快、这么准,而且一出手就打在了它的“七寸”上。
中方反制只用5天:卡住“命门”,荷兰工厂直接停摆
荷兰9月30日下的禁令,咱们10月4日就出了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直接把安世半导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明确规定:安世半导体在中国上海、深圳、重庆的三家工厂,不准再给荷兰的工厂出口任何核心组件。
![]()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不让出口组件吗,有这么厉害,咱得说说安世半导体的产业链布局:中国工厂负责生产最核心的功率半导体组件,这些组件的技术和工艺是安世半导体的立身之本。
而荷兰的工厂说白了就是个“组装厂”,自己根本造不出核心组件,只能把中国运过去的组件封装测试一下,变成最终产品卖给欧洲车企。
![]()
咱这反制措施,不光打疼了安世半导体,更直接把欧洲汽车业给拖进了困境——安世半导体可是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商大户”。
欧洲车企集体慌了:预警120亿损失,大众CEO亲自上门求情
10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了个紧急警告,把话说得特别严重,这个协会可不一般,里面全是大众、宝马、奔驰、雷诺这些欧洲汽车巨头,它的话在欧洲汽车业就是“圣旨”级别的。
![]()
警告里说,安世半导体的功率芯片是汽车的“神经中枢”,每辆新车至少要装20颗,新能源汽车得装50颗以上,现在欧洲15%的汽车生产线都靠它供货,要是芯片断供到11月底还解决不了,欧洲汽车业得减产5%,也就是80万辆车,直接损失超过120亿欧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欧洲车企本来就受新能源转型的影响,日子不好过,现在芯片又断供,简直是雪上加霜,大众集团的CEO急得直接飞到荷兰海牙,亲自找荷兰首相吕特求情,说“再解决不了,我们的工厂就要全面停产了”。
![]()
宝马、奔驰也跟着施压,天天给荷兰政府打电话,催着赶紧跟中国谈,这下荷兰彻底懵了,本来想跟着美国捞点好处,没想到把欧洲的“金主爸爸”们给得罪了,更让荷兰部长头疼的是,面对各方压力,他想出的办法竟然是“甩锅”。
甩锅、求情全没用:荷兰陷入两难,中企态度很明确
10月14日,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恩曼斯急急忙忙给议会写了封信,把责任全推给了“企业商会的几个工作人员”,说“是他们瞒着我冲动做的决定,跟政府没关系”,这话一出,连荷兰自己人都不信——企业商会就是个民间组织,没有政府点头,它能调动法院、下禁令?
荷兰议会直接让部长去听证会接受质询,议员们当场就问得他哑口无言:“没有你的授权,法院能这么快出裁定?没有政府背书,商会敢动中企?”部长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只能灰溜溜地下来,荷兰政府的公信力也掉了一地。
![]()
甩锅没用,安世半导体就开始求情,说“正在跟中国谈豁免,希望能恢复供货”,可这求情能有用吗?咱得讲道理:是你荷兰先不讲规矩,没证据就抢人家的企业,现在自己闯了祸,又想让我们取消限制,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咱们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想解决问题可以,先纠正错误——恢复中方老板的职权,撤销那个有特权的独立董事,把企业的控制权还给中方,不然的话,出口管制就一直有效,想拿豁免根本不可能。
结语:做生意得讲规矩,耍小聪明终将自食其果
这事儿看到现在,咱其实能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做生意都得讲规矩,靠强权、靠背后施压抢别人的东西,迟早要付出代价。
![]()
荷兰本来是中荷经贸的重要伙伴,2023年两国贸易额就有1200亿欧元,中国买荷兰的农产品、机械,荷兰也从中国赚了不少钱,可就因为听了美国的话,非要动中企的奶酪,结果把自己逼到了两难的境地。
至于这事儿最后会怎么解决,咱可以接着关注,但有一点肯定没错:想靠牺牲中国利益来讨好别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毕竟,规矩才是长久合作的根本,耍小聪明的人,永远走不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