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气温变低、空气转干、昼夜温差加大。很多人会莫名感觉“身体沉重”“腿脚软”“肚子涨”“气色差”——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体内湿气”作怪。
别让湿气拖累你的活力,这里推荐4种“湿气克星”食材+简单做法,多吃、坚持,自然帮你祛湿、健脾、提气!
![]()
第一种:红扁豆(小扁豆)——脾胃强健+湿气排出
“脾为湿土之脏”,一旦脾虚,湿气就易滞留体内。红扁豆富含优质植物蛋白与膳食纤维,能够强化脾胃、促进水湿代谢。
推荐做法:红扁豆清洗后,加入姜片、小葱,煮粥或做汤。加一小撮山药块更佳。
小贴士:湿气重伴有倦怠、四肢沉重者,每周可吃1-2次。肠胃虚寒者,可用红扁豆搭配生姜调和温性。
第二种:冬瓜——理气利水+清热化湿
冬瓜在初秋上市,是典型“化湿水”佳品。它水分多、热量低,且含有利尿成分,有助于湿气、体内水分滞留的清理。秋季应吃“暖、干、化湿”的食物,避免生冷、湿冷食物。
推荐做法:清炖冬瓜海米汤:冬瓜切块,搭配少量海米、姜丝,煮约15分钟。汤清味淡,利水湿。
小贴士:有水肿、体型沉重、腿部浮肿的人群,晚餐可用此汤替主食的一小部分。肾功能不佳者,建议先询医。
第三种:炒薏仁+红豆组合——除湿健体+改善浮肿
薏仁在中医里被称为“健脾利水”的佳品,搭配红豆更增加利水、祛湿、健体的效果。
推荐做法:将薏仁、红豆浸泡数小时后,放入电饭锅中,加少许干姜片、糙米、杂粮煮成“杂豆薏仁粥”。早上空腹或午餐后吃一碗。
小贴士:此组合适合体质偏湿、有脚腕沉重感、出汗少、脸部浮肿者。孕期、寒性体质者要适量,因为薏仁微寒。
第四种:生姜红枣茶——温中驱湿+增强免疫
秋凉时湿寒交叠,体内湿气更易夹寒—这时温中驱湿尤为关键。生姜温阳、红枣补气血,两者结合既暖身又助湿气排出。
推荐做法:将3-5片鲜生姜切片,与3-5枚红枣(去核)放入开水中煮5-8分钟,饮用温热。可每日一杯,替代下午茶。
小贴士:若夜晚容易出汗或体质偏热者可减至生姜2片;胃酸多、胃溃疡者应避免空腹饮用。
![]()
少吃生冷与高湿食物:资料建议秋季避免冷饮、生菜沙拉、奶制冷饮、白面面食,因为这些易生湿滞于体内。
多采用温润烹调方式:如煲汤、炖煮、蒸煮,减少炸、凉拌冷食。让胃肠更好运转,分解湿浊。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湿气往往伴随着身体懒散、代谢低下。每日快走30分钟、腹式呼吸5分钟有助“动湿”。
![]()
小结提醒:
秋天不是简单“补补就好”的时候,而是一个“祛、顺、养”的过渡期。选对食材、用对方式、坚持下去,你能更轻盈地迎接下一季。湿气虽然无声,却能悄悄偷走你的活力。让我们从今天起,多吃“湿气克星”食材,让身体真正“轻”起来。你最想先尝试哪一种?欢迎在评论区讲话你的感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