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公元333年,襄国皇宫传出讣告。
后赵皇帝石勒病重驾崩,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但真正的风暴,从那一刻才刚刚开始。
谁都没想到,最先动手的,不是敌人,不是异族,不是政敌,而是他亲手提拔、最信任的侄子——石虎。
这事儿怎么说呢……石虎不是普通人。
他是石勒打天下时的头号干将,从十几岁就跟着南征北战,二十年间打下十三州土地。
![]()
在军中,他的威望仅次于石勒本人。
可偏偏在石勒称帝那年,也就是330年,这位“功臣”没能捞到真正的实权,反而被架空了。
石勒把象征最高军事权力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和“大单于”的职位,交给了自己年轻的儿子石宏。
石虎只得了个“太尉”的虚衔,外加中山王的王号。
听上去风光,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那时候的“太尉”,早就不管军务了,是个空头司令。
![]()
石虎不服,很不服。
据《资治通鉴》记载,他私底下跟自己儿子石邃说了句狠话:“主上若死,我必使其断子绝孙。”
话说得重,火也压得深。
石勒不是不知道。
他早就察觉石虎心有不满。
大臣徐光、程遐都劝过他,说石虎勇悍多谋,性格暴烈,掌兵太久,早晚是祸患。
![]()
但石勒没动手。
他顾念旧情,也怕逼急了反而引火烧身。
这事儿要追溯到更早些。
石虎从小就在石勒家长大,石勒的母亲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当年石勒还只是刘渊麾下的低级将领,石虎就跟着他东征西讨,打的都是硬仗。
那时候的兄弟情、战友情,没几个人能比。
![]()
可惜,一入帝王家,旧情就变了味。
石勒不是不防。
为了制衡石虎,他安排石宏和养子石堪分别驻守邺城和其他重镇,表面是分封,实则是布防。
可惜,这种布局在石勒病重的时候,完全没起作用。
石虎先下手为强,矫诏把太子石弘和重要大臣严震都叫进宫,然后一一控制。
石宏刚到京城,就被软禁。
![]()
石堪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消息封死在外头。
当时的宫廷里,只有石虎一个人能“见到”皇帝。
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石勒的真实病情。
石勒后来听说石宏来了,大惊,立刻召见。
问他:“我让你镇守邺城,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怎么能随便就回来了?”
石宏一脸懵,说:“是您的诏书让我回来的啊。”
石勒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怒道:“假传圣旨者,罪当诛!”
可那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没力气查到底是谁干的。
石虎就在旁边,赶紧打圆场,说石宏是因为担心父皇病情,才急着回来,马上就送他走。
石勒信了,让石宏回邺城。
可石宏刚出宫门,就被石虎扣下,再也没放出去。
几天后,石勒驾崩。
石虎立刻行动,派兵控制皇宫,押着太子石弘“继位”,自己则掌控朝政,不久就杀了程遐、徐光,再顺势清理其他反对派。
不过,他没急着称帝,而是先在幕后操纵。
石弘成了傀儡皇帝,石虎则以丞相、大单于之名,掌握实权,还加了“九锡”——这在古代,意味着具备称帝资格。
当时东晋和北方各割据势力都在看。
他若立刻篡位,可能会激起叛乱。
石虎耐着性子,一边安抚人心,一边动手清除异己。
终于,在稳定住军政大权后,他废掉石弘,自立为帝。
随即下令——杀石勒全族。
包括石宏、石堪等人,无一幸免。
那一夜,襄国城里火光冲天。
石勒一脉的宗族、子孙,被一一清除。
宫中再无昔日开国皇帝的血脉。
这事儿放在乱世年代,或许不算稀奇。
但杀得这么狠,这么绝,却极少见。
说到底,石虎之所以这么做,不只是野心大,更是仇恨深。
他觉得自己被利用、被背叛、被羞辱。
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篡位者,更像是个被压抑太久、终于爆发的复仇者。
而石勒,也不是软弱。
他确实试图布局、平衡、削权,甚至让太子提前参与朝政。
但他始终没能狠下心来真正动手。
他太在意名声,也太念旧情。
那种犹豫,成了致命的破绽。
后赵的局势,从此动荡不安。
地方将领或逃或叛,边疆也屡有战事。
石虎虽然一度统一北方,但政权根基已不稳。
几年后,他自己也死于宫廷内乱,后赵很快土崩瓦解。
从那以后,没人再敢提“中山王”这个称呼。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
李硕,《大乱:东晋门阀政治的崩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