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天下午,海风很大。
南方的海面上,风浪卷起船帆,崖山战船的旗帜已经破碎不堪。
宋军最后的抵抗,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而年仅七岁的赵昺,穿着皇帝的朝服,神色平静得不像个孩子。
陆秀夫站在他身边,一身甲胄,脸上满是风霜和血迹。
![]()
他对赵昺说:“陛下,敌军已近,再无退路。”赵昺没有哭,也没有叫。
他只是点了点头。
“那就走吧。” 陆秀夫把赵昺背在背上,纵身跃入海中。
几万名随行的士兵、宫人、百姓,纷纷跟着投海。
![]()
那一刻,南宋灭亡。
可谁还记得,三百多年前,另一个七岁的孩子,柴宗训,也曾坐在皇位上。
他没有死,只是被一个他父亲最信任的大将“请”下了皇位。
那个人叫赵匡胤。
![]()
他穿着兵甲、带着兵马,在陈桥驿“被迫”黄袍加身,从此改朝换代。
这两个人,赵昺和柴宗训,相隔整整319年。
一个是宋朝的开始,一个是宋朝的终点。
都是七岁。
![]()
都没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那会儿的赵匡胤,四十出头,出身军伍,打了半辈子仗。
他跟着后周的柴荣,从北伐契丹打到南征南唐,是柴荣最器重的将领之一。
柴荣死得早,39岁,临终前把七岁的儿子托付给赵匡胤,说得很清楚:“此子年幼,全靠你了。”
![]()
可是第二年,赵匡胤出征途中,突然就被部下推举为天子。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当时赵匡胤并没表现出太多犹豫。
他进京后,把柴宗训安置在别宫,封为郑王,自此开始了他的宋朝。
说起来,赵匡胤并不是个残暴的人。
![]()
他后来还亲自制定了“杯酒释兵权”的政策,把兵权从其他将领手中收回来,就是不想再让别人像他那样兵变。
但谁能想到,宋朝的终结,最后不是死于兵变,而是死在疆场。
到了南宋末年,已经是赵匡胤的子孙第十代。
那时候朝廷早就没有当年的锐气了,文官当道,武将受限,财政紧张,北方的元军一路南下,连连取胜。
![]()
崖山一战,是最后一搏。
当时的丞相陈宜中早已逃到了海外,剩下的陆秀夫、张世杰,还在拼死护卫皇帝。
按《宋史》记载,赵昺本名赵昰,是端宗赵昰的弟弟。
因为哥哥病死,他临危即位。
![]()
才登基没多久,就被紧急迁往崖山避难。
那会儿朝廷已经没钱了,连军粮都靠海上运输。
元军封锁海路,宋军的战船被困在狭窄的海湾里,连转身都难。
元军主将张弘范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打仗极其凶猛。
![]()
他对宋军喊话:“降者不杀!”可没人回应。
最后一战持续了两天一夜。
风雨交加,弓箭如雨。
宋军全部战死,船只沉没,海面浮尸成堆。
![]()
赵昺没留下一句话,只是静静地被背着跳入大海。
那片海,今天叫崖门海,广东的新会附近。
每年春天,海面还是会刮起那种强劲的海风。
当地老人说,那风里有铁甲撞击的声音。
![]()
柴宗训后来活了下来,被封为郑王,一直到北宋初年才去世。
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再被提起。
赵昺死后,宋朝在史书上就画上了句号。
这两个孩子,一开始和一个结束,像书页的正反面,紧紧贴在一起。
![]()
宋朝灭亡后,元朝开始了全国统一的统治。
赵家皇族一部分被流放,一部分被改姓为“赵宋”,在元代的户籍中被特别标记。
再没有人提起“皇帝”这两个字。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
![]()
参考资料: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周绍良,《宋代政治制度考略》,中华书局,1998年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