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荣耀》中,1950年6月10日吴石、聂曦等人被枪决,东海小组全军覆没,而在此之前随着蔡孝乾的被捕,中共在台湾的地下组织几乎是全军覆没,解放军失去了台湾岛上的内应,使得解放台湾变得难上加难。
要知道海南岛之所以能成功解放,岛上琼崖纵队的接应至关重要,不然解放海南可能并不会这么顺利,有琼崖纵队做内应也是四野和中央军委领导能够下决心攻打海南的重要因素之一。
![]()
而在吴石等人牺牲15天之后,1950年6月25日,震惊世界的朝鲜内战爆发,仅仅隔了两天美军就出兵朝鲜,东北面临边境危机,中央军事工作重心瞬间从东南的台湾转移到了东北中朝边境地区,解放台湾解放军本来就不占地利,现在连天时、人和都没有了,中央只能忍痛搁置台湾问题。
那么为何在台湾岛的中共地下组织被摧毁之前,中央军委迟迟下不了决心发起攻打台湾的作战?
其实主席早早就指定粟裕担任担任解放台湾的指挥重任,早在1949年6月,中央军委就电示粟裕等人,开始注意研究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初步意见相告。
![]()
那么粟裕到底是如何准备台湾战役的?台湾到底有多难打?解放台湾到底需要多少兵力?为何一直到1950年6月台湾地下党毁灭,号称战神的粟裕都迟迟不敢发起解放台湾的战役?
解放台湾之战其实早在渡江战役开始以前就开始筹划了,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央确定粟裕担任华东局常委,全权负责华东军事,这就赋予了粟裕在华东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此时主席就提到华东局管辖的范围要包括台湾,很明显,解放台湾的担子就落到了粟裕肩上,当然当时渡江战役还未打响,解放台湾更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主席的指示为粟裕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
1949年5月上海战役激战正酣,粟裕便开始考虑上海解放之后的行动方向,并且明确下一步要尽快进入福建,福建只剩下残敌好解决,主要任务要转移到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上。可见粟裕早就有先见之明,沿海岛屿、台湾确实要比内陆城市要难打,这也将是三野面临的艰巨任务。
时间来到1949年6月14日,此时上海、杭州等地早已解放,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准备进军福建,中央军委指示粟裕:请开始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有何办法分化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如果不尽快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个港口将永无宁日。
仅仅几天之后中共中央又电示华东局、粟裕等人,部署四大重点工作:
一、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广大新占领地区;
二、占领福建及厦门;
三、帮助二野西进;
四、准备占领台湾。
可见无论是中央军委还是中共中央,都将解放台湾看得非常重要,并且也是非常急迫。
![]()
既然中央已经明确指示,粟裕立即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密切注视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着重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的新战法,研究东南沿海十年来的水文气象资料。
在此过程中,他多次到北京向主席和总理请示汇报,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并且一一付诸实施。
粟裕认为,解放台湾之战,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场陆海空协同作战,虽然仍然是以陆军为主,但是必须要有海空军配合,为此不仅要加强海空军建设,而且参战部队要掌握陆海空协同作战的新战法。
![]()
在此思想指导之下,粟裕开始加强华东空军、海军的建设,在粟裕的努力和中央的支持下,华东海军在1949年4月就已成立,作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迅速发展,到1950年初,华东海军成为一支拥有第四、五、六、七四个舰队,百余艘舰艇,人员共2万左右的海军部队,初具规模。
海军还比较好组建,但是空军的组建就难多了,解放军的空军部队一直到1949年11月才开始组建,而各个军区的空军部队一直到1950年8月才成立。
所以粟裕关于陆海空协同作战的设想短期内很难实现了,虽然中共中央最早赋予空军的任务是参加解放台湾作战,但是空军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规模,一直到1951年1月21日空军才开始出动在朝鲜作战,第一次与美空军正面交锋。
因此若在1950年粟裕想攻打台湾也只能靠海陆军协同作战了。
除了加强海军和空军的建设,那么作为主角的陆军粟裕准备投入多少兵力呢?
![]()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后,三野部队负担着进军福建、解放华东沿海岛屿和新区剿匪的繁重任务,虽然三野总兵力高达60余万,但是在如此广袤的地区,如此繁重的任务,兵力仍然不敷使用,但粟裕仍然准备抽调8个军约30万人的兵力用于攻台作战,要知道三野当时也就只有17个军,粟裕竟然要抽调一半的兵力攻打台湾,可见粟裕对于攻台之战的重视程度。
然而随着1949年10月金门战役的失利,11月登步岛战役失利,对于势如破竹的第三野战军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粟裕也意识到登陆作战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大,而此时台湾的国民党军兵力大概有二十万人,老蒋还打算招募外籍雇佣军,粟裕不敢大意,立即请示中央军委增加攻台兵力,从三十万增加到五十万,几乎占了三野总兵力的90%,不仅如此,粟裕还建议四野以一个军移驻苏州、请华北军区一个军移驻山东,作为三野后援。
![]()
就在三野摩拳擦掌准备攻打台湾之际,形势又发生了变化,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5月舟山群岛解放,两个地区的约20万国民党守军全部退守台湾,使得台湾守军兵力增加一倍达到四十万。
针对这一变化,粟裕请示中央军委,除了三野主动五十万人,并以其中两个兵团作为第一梯队之外,最好能从其他野战军抽出三至四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者预备队,这样相当于又增加约20万人的兵力,使得攻台作战总兵力达到惊人的七十万,比淮海战役解放军投入的兵力还大。
除了兵力增加之外,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运输舰船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知道金门战役就是因为运输船只不够,导致增援部队无法登岛,最终酿成惨败,要运送几十万大军和海量的后勤物资穿过海峡需要多少船?
![]()
如果攻台部队以50万人计,每人所占面积约0.6平方米,加上所带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约13.54万吨,共需千吨以上船只575艘,第一梯队如果是按照6万人算,共需登陆艇2000艘,而当时搜集到的渡船还不足1000艘。
粟裕建议中央搜集东北、华南、华北所有船只支援台湾作战,但是在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这些准备在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
在此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时间来到了1950年6月,吴石等人也牺牲了,台湾地下党已经基本被摧毁殆尽,但是中央并没有放弃攻打台湾,粟裕向中央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并且提出一个重要建议,由于参战部队不仅包括三野全部,还有其他野战军的四个军参加,已经成为全国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对太平洋和东南亚局势将发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中央派刘伯承或者101前来主持台湾战役,而他自己则作为副手协助。
![]()
这当然是粟裕的自谦之词,但也可以看出粟裕对于台湾之战的重视,台湾战役已经不是攻打一个省的问题,而是影响全局的重大战略行动,投入兵力之多已经可以与淮海战役相提并论,超出了自己所能掌控的纯军事范围,这也从侧面说明解放台湾的难度有多大。
此后不久,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出兵朝鲜并且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干涉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央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到东北,并调粟裕北上,准备让他挂帅出征朝鲜,粟裕也只能忍痛搁置了筹划已久的台湾战役。
![]()
攻打台湾投入兵力之多,资源之多,也说明了中央无法在东北和东南同时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只能二选一了,这也是主席当时考虑要不要抗美援朝的决策难点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