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21年的瓷博会,一路成长、一路蝶变。透过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景德镇“瓷越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瓷行天下”的文化盛景。
作者 | 汪建国
题图 | 市民游客参观往届瓷博会
流光溢彩,烨烨其华;千年瓷都,生生不息。
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转段进阶之际,10月18日,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隆重召开。
走过21载春秋,瓷博会不仅是精彩演绎“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盛景的重要平台,也是景德镇传承创新千年陶瓷文化的一个生动注脚。
本届瓷博会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透过瓷博会,我们能看见一个怎样的景德镇?
![]()
参展商陆续抵达瓷博会现场。
![]()
文以致远,瓷行天下。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到享誉世界的国际瓷都,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景德镇宏大历史上的每一个前进脚印,都在书写一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奇,都在讲述着从小写的“china”到大写的“CHINA”的故事。
在这壮阔的叙事当中,瓷博会的故事无疑是越讲越精彩。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本届瓷博会赓续传承、守正创新,全新规划展示布局,全力提升会展品牌,创新举办“1819陶瓷嘉年华”,致力向世界呈现一个“买全球、卖全球”“全天不下线、全年不落幕”的瓷博会。
档次“高”。本届瓷博会在招商招展中体现了高标准、高层次、高质量。陶博城的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米,其中交易中心有10万平米,入驻商户700家,会展中心4万平米,已确认参展企业530家,较上届增长18%;国外知名品牌30家,较上届增加30%。无论是规模,还是规格,均创历史之最。
内容“新”。本届瓷博会,聚焦国际化、高端化、创新化、实效化,突出“景德镇制”这块金字招牌,创新举办主体活动和专题活动,有三大类10项活动。其中,以展示景德瓷、浮梁茶、乐平戏为主的“1819陶瓷嘉年华”尤为引人瞩目。届时,包括上镇赶集、花车巡游、千馆之城、全城大戏、狂欢之夜,以及颁发景德镇大奖等6大板块活动将轮番上演。
形式“炫”。本届瓷博会的创意设计融入了动感时尚的现代元素,一系列烙印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特点的节目亮相“上新”。譬如,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国际陶艺学会(IAC)、景德镇陶瓷创意设计中心共同打造的陶瓷艺术领域的“奥斯卡奖”——景德镇大奖,将首次颁发。此外,13辆花车将以城市巡游的方式,向世界展现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走过21年的瓷博会,一路成长、一路蝶变。透过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景德镇“瓷越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瓷行天下”的文化盛景。
![]()
外国参展商参观瓷博会展区。
![]()
在众多陶瓷艺术家、从业者们心中,每年的瓷博会都是了解陶瓷艺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也是打开眼界、对话世界的绝佳舞台。
瓷博会期间,有一场重头戏令人关注——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俄罗斯、土耳其等国际友好城市代表及国内外陶艺家、主流媒体代表等350余位嘉宾,将围绕“瓷耀千年 融通四海”主题展开对话。
文旅呈美,城市很“潮”。今天的景德镇,在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雕塑瓷厂、三宝村等网红景区,即便是工作日也常见排队打卡的长龙,深厚的文化资源正以一种很“潮”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景德镇创意文旅好戏连台,各大景区、市集人潮如织,累计接待游客逾900万人次,同比增长8.75%;旅游花费超110亿元,同比增长7.05%,人均花费1260元。艺术范、国际风、烟火气,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瓷都盛景”。
开放促荣,引力很“强”。景德镇被誉为“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这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的开放特性。自古,景德镇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大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今天,景德镇以新的方式吸引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前来。据统计,景德镇已与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吸引了5000多名“洋景漂”常年在景德镇创新创业,陶瓷产品已出口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日常化贸易。
文明相传,传统向“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景德镇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象征性与世界影响力。近年来,景德镇对160余处老窑址、108条老里弄进行抢救性保护,御窑遗址已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传承的同时,景德镇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无论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建成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还是启动“探元计划2024”,实行“一瓷一链”数字身份证系统,为超10万件高端艺术瓷器生成区块链数字证书,一系列创新之举,让陶瓷文化展现出夺目的万千气象。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与世界对话,展现了景德镇的眼界和底气,搭建起中外沟通的桥梁,也为陶瓷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生命力。
![]()
外国采购商采购景德镇陶瓷。
![]()
瓷博会越办越好,既得益于以瓷为媒,讲好了“景德镇故事”“中国故事”,更在于以会合作,推动了陶瓷产业的做大做优做强。
今年的瓷博会一大特色,是秉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理念,所有活动均由商协会及市场主体承办,市场化运作更加显著。
数据显示,本届瓷博会参与的采购商达到1000余家,其中国际采购商200余家。通过系列精准贸易对接和以陶瓷为核心的“1+2+N”产业招商模式,加速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推动“会展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瓷博会的产业引力,实际上正是近年来景德镇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精美的景德镇陶瓷从不是孤立的美学作品、静态展品,而是沿着产业链条流动的“价值因子”。
在景德镇邑山瓷业的生产车间,艺术家工作室与企业联合开发的“青花玲珑智能茶具”,将传统青花勾线技艺与现代测温功能结合,让日用瓷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在陶溪川文创街区,“景漂”艺术家的手工陶艺坊与量产陶瓷企业比邻而居,前者提供创意设计,后者负责工艺落地,形成了“1+1>2”的产业协同效应。这个由工业老厂蜕变为文旅消费区的文创街区,白天是文化创作空间,夜晚化身文艺夜市。2024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入驻商家3018家,直播基地累计实现GMV50.73亿元,接待游客1164余万人次。
产业发展,源于瓷,但不限于“瓷”。“陶瓷+”“+陶瓷”的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发展潜力无穷、活力无限。
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一栋由50米高烟囱和玻璃房构成的奇特建筑格外醒目——这是一家咖啡馆,墙外便是沉睡多年的明清窑址。
“古老的窑址旁,能喝到最西式的咖啡。”有喜欢陶瓷的杭州游客周五下班后专程乘高铁赶来,只为点一杯招牌冷萃,品尝间能注目窗外陶瓷古迹。这里不仅成为国内年轻人的打卡地,也吸引众多外国艺术家驻足,他们将作品陈列于此,让咖啡馆化身为一座流动的艺廊。
如约而至的瓷博会,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诠释的是“相通则共进”的理念,奏响的是共叙情谊、共话合作、共谋发展的时代强音。
![]()
悦读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