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李想这俩人,私下里关系真不算差,经常凑一起吃饭聊天。
9月底小米开发布会,雷军还当众帮理想i6打广告,说“国内别的车也不错,也可以考虑一下理想i6”。
李想也挺给面子,立马在微博说“衷心感谢”,但你别以为这是纯粹的好兄弟,到了产品竞争上,俩人可一点没手软,跟下棋似的,你拱我卒我就跳马。
![]()
理想i6找易烊千玺代言,想抢小米的“她用户”?有点难
理想之前一直靠“奶爸车”立足,市场是站住了,但问题也跟着来,用户太单一了,35岁以上的男性占了七成多。
之前两次想转做纯电,都因为定位模糊没卖起来,这次十周年发布会,理想一下扔出两张牌:纯电车型i6,还有品牌第一个代言人易烊千玺。
明眼人都看出来,李想这是想破“奶爸车”的圈,抓年轻女性用户。
还特意喊出“皇后座椅”的口号,想打情绪牌,配置上也学着小米搞“配置平权”,双腔空悬、冰箱这些高端配置全标配,定价还比小米YU7低了1万多。
![]()
上市头5分钟,大定就破了1万台,网传48小时快到5万台了,不过理想官方没回应这数据。
但理想这波操作看着热闹,隐患不少,首先大定多是靠优惠堆的,1万现金优惠,还送静音电吸门,这是折上折啊。
要是优惠停了,还能有这销量吗,我有点怀疑。其次是产能,就算订的人多,造不出来也白搭,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帮李想把销量拉回巅峰。
更关键的是,李想对女性用户的理解,好像还差点意思。
小米之前做女性市场,可是下了细功夫的,流金粉、丹霞紫这些配色,三层镀银防晒玻璃,能自动补光的化妆镜,甚至还有专门放口红的卡槽,就抓那些小细节。
![]()
但理想i6呢,外观跟之前的i8太像,内饰也没多大新意,就改了下第二排。
我之前看到个用户案例,谭女士本来不考虑电车,看见小米SU7Ultra就挪不动腿了,当场交2万定金预购。
提车半年,还总被路人夸好看,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后来问她会不会考虑理想i6,她直接说不,觉得理想就是给中年男性准备的,跟自己没共鸣。
小红书上也有不少讨论,说选i6的女性多是看空间和智驾,对颜值争议挺大。
![]()
本来想觉得理想靠代言人能拉一波女性用户,但后来发现,没真正戳中她们的需求,怕是难。
理想这边忙着拆“奶爸车”标签,小米那边可没闲着,直接往理想的老巢,家庭用户市场冲了。
雷军前不久带着团队去新疆,测试一款大型六座SUV,看谍照就知道,车身方方正正,空间够大,能坐6到7个人,明显是给全家出行准备的。
小米六座SUV杀进家庭市场,续航超理想,但等车能等哭人
小米之前的车都是走年轻运动风,这次突然转向家庭市场,就是奔着理想和问界的地盘来的。
而且新车的配置,针对性特别强,1.5T四缸增程器,加前后双电机的四驱系统,纯电续航能到200到400公里,日常通勤够用,满油满电综合续航直接干到1500公里,比理想L9、问界M9都强。
更狠的是价格,按小米以往的风格,肯定还是“高配低价”。
![]()
激光雷达这些高端配置都会有,起售价估计能比竞品低5到10万,这是想靠性价比“掀桌子”啊。
不过小米官方没确认这是不是增程款,只说以官方披露为准,但小米也有自己的大麻烦,产能。
现在买YU7,等车周期快一年了,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早就开双班满负荷生产了,还是不够用。
二期工厂虽然验收过了,但新工厂从调试到稳定量产,得等挺长时间。
家庭用户跟年轻用户不一样,他们买车多是有即时需求,比如带孩子出门、全家旅游,哪能等大半年?要是这款SUV真成了爆款,“等车大半年”这事,说不定会把不少用户推给理想或者问界,人家好歹有现车。
![]()
本来想觉得小米靠续航和性价比能在家庭市场站稳脚,但后来发现,产能这关过不了,一切都是白搭。
而且小米还有个隐忧,就是增程器,网传可能用的是东安动力的方案,但理想和文界的增程系统,都是自己研发调校了好多年,用户口碑在那。
小米这新方案,长期用的稳定性、油耗,还有售后成本,都是家庭用户会担心的。
毫无疑问,这点要是没说清楚,想说服他们买单不容易。
现在整个新能源市场的风向也在变,纯电车型卖得越来越火,增程车反而在下滑。
今年7月,增程车销量同比降了不少,纯电车却涨了很多。
![]()
零跑之前靠“平替理想”起家,现在也推出了纯电轿车B01,上市72小时锁单破1万,交付速度还快。
问界也在往纯电转,推出了M9、M8的纯电版,销量一直稳居新势力第一梯队。
理想的日子也不好过,上半年毛利率降了,营收还微降了点,这是上市以来第一次中期营收下滑。
李想自己也说,i6是理想毛利最低的产品,想靠走量把毛利率拉回来,但要是销量上不去,净利润怕是要更难看。
其实雷军和李想,私下里是互相认可的,李想之前在罗永浩的里说,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老板里,只有雷军跟他一样有超级产品经理思维。
![]()
之前理想i8本来要在2月底发布,后来因为跟小米SU7Ultra撞期,主动改了时间,被不少人解读为“商业礼让”。
如此看来,商业里的情谊是真的,但该竞争的时候也不含糊。
就像当年雷军和周鸿祎,本来是湖北同乡,也有过蜜月期,后来因为商业利益,还是成了竞争对手。
不过话说回来,小米和李想这么较劲,对用户是好事,他们会更用心做产品,价格也会更实在。
说到底,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早就不是“靠一个标签就能吃遍天”的时候了。
![]()
理想想抢女性用户,小米想占家庭市场,俩人各有各的软肋,也各有各的优势。
但不管最后谁赢,只要他们能一直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打磨产品,不光自己能发展,还能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能买到更适合自己、性价比更高的车,这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