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腾势N9上市#
当涂嘉靖抗倭记
□ 张良强
![]()
民国《当涂县志 兵事》载:“明嘉靖三十四年九月,海倭入寇,焚舟登岸劫掠。自杭州西突徽、歙、绩、旌,经南陵、芜湖入当涂,北窜,适灌渡桥水冲毁,遂越采石经慈湖、江宁镇、秣陵关,图犯南京。”同书卷四十三《志余 大事记》载:“三十四年九月,倭寇由芜湖入当涂,转犯南京。”
此次倭寇犯境,当涂史学家夏燮《明通鉴》这样记录:“先是倭自南陵流劫芜湖,渡河入北岸肆掠,各商民义勇登岸,击以瓦砾,又烧石灰罐掷而下,贼多伤者,遂趋太平府,城中人断河桥以守。”《明史 日本传》载:“新倭来益众,益肆毒。每自焚其舟,登岸劫掠。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过泾县,南陵,遂达芜湖,烧南岸,奔太平府,犯江宁镇,径侵南京。”《明世宗实录》云:“此贼自绍兴高埠奔窜,不过六七十人,流劫杭、严、徽、宁、太平,至犯都,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战伤无虑四五千人,凡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入二县,历八十余日始灭。”
![]()
根据上述史料,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这次倭患,倭寇南陵作战后,北上芜湖县,在商民合力抵御下,损失十二人,又奔太平府城当涂县而来。当时驻扎太平府城的是操江都御使史褒善,史遣千户曾某督率乡兵前往马厂御敌,大败。倭寇直逼府城当涂县,守城军民“断河桥以守”,倭寇不能入,欲趋采石,又因灌渡河(今采石河)水毁桥梁,无奈绕道东去,祸害江宁、秣陵,直奔留都南京。当涂、采石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这次倭寇窜扰浙皖苏(明属南直隶),在当涂县历史上不算大事,但以更广大的历史视野来看,它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史中,占有着极重要的位置。
有明一代,东部沿海倭寇不断,其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因素。史学界一般将明代倭乱分前、中、后三个时期,洪武永乐间为前期,中期为嘉靖朝,史称“嘉靖大倭寇”,后期为万历朝“壬辰倭乱”。嘉靖三十四年六至八月间的这次倭乱,学界又称“倭寇南京”事件,其前后历时八十多天,越三省行数千里,明朝军民死伤四五千人。最可惊骇者,倭人仅六七十人而已(史载,倭寇至南京城下,仅五十三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军备废弛,抗倭多为民兵商民,且各县城池未备,多有城门而无城墙。加上战术不精、心理恐惧(倭人可手接来箭)、兵器落后(倭人皆佩三刀,锋利无比),溃败当属必然。
然而,这一股倭寇,毕竟只有数十人,怎能造成如此重大后果?他们似乎毫不惧死,每登岸后即自焚舟船,自断后路,自置死地。布衣军事家郑若曾(1503~1570),昆山人字伯鲁,号开阳,曾得胡宗宪赏识,助其剿倭,所著《筹海图编》一书(后人为辑《郑开阳杂著》)于1562年问世。书中有云:“此五十三人者,以若曾视之,猾而有谋,猛而善斗,殆贼中之精选,非常贼也。其所经八郡,转战三千余里,凡人材、物力、地形、靡不了然于胸。不杀人,不掠财,不奸妇女,周流深入,此其志讵可测耶!”郑氏所言,意为此股倭寇,有可能是先遣部队,专为刺探地形、民情、兵力配置,为后续大规模行动准备而来,用今天的话说,特种部队也。如此看来,嘉靖三十四年八月末,应天巡抚曹邦辅在浒墅关以重兵围剿并全歼这股倭寇,实在是除了一个日后大患。
![]()
民国《当涂县志 祠祀》“中元水府祠”条下载:“嘉靖甲寅,郡守任有龄、推官陈时重新之。适倭寇从徽、宁来犯采石,任守致祷,风浪突起,水高数丈,冲毁灌渡桥,寇不能渡,绕经慈湖往江宁,地方未遭糜烂,人皆以为神庥云。”
倭寇绕道,采石无恙,果真赖水神保佑乎?国不自强,人无自立,鬼神不能救也。
【作者简介】
![]()
张良强,1970年生人,当涂北乡霍里人,小学教师,热爱文史,专注乡贤奚侗(度青)研究。
《江东文韵》敬告
1、《江东文韵》原创文章均是作者汗水结晶,任何人使用、转载必须征得文章作者本人同意;
2、《江东文韵》关注文史类尤其江东文史类文章,散文诗歌,生活随笔等;
3、《江东文韵》投稿邮箱:1282743886@qq.com;
4、系自己作品,文责自负,未在其它公众号刊载,曾在报刊上刊载不受此限;
5、其他未尽事宜由《江东文韵》解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