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年青时在家乡鹿门山隐居读书,年届四十,才到京城长安考进士,希望一展抱负,可惜事与愿违,仕途困顿,修道归隐终老。孟浩然诗艺独特,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诗中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是倒叙,也是点题,写春睡的香甜酣畅;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即兴写生,素描悦耳的婉转鸟啼,也暗示自己被鸟鸣吵醒的这个原因;第三句转述回忆,从昨夜纷洒凄迷的“风雨声”这听觉印象,联想到第四句缤纷遍地“花落知多少”的视觉画面。而最后的这一问句,既勾勒了一幅春晨雨后艳阳温煦的绚丽图景,也反映了诗人爱春惜花的情思和心境。
这首惜春诗语言浅易,看似口语,却又韵致跌宕,情与境会,深得大自然的真趣,灌注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自然天成的文字天籁。
撰稿:冯倾城
诵读赏析:春晓
![]()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共同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