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刚被“说服”,中国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2
近来全球能源格局出现重要动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外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向其作出承诺,未来将全面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
![]()
3
消息传出后不久,美方立即调转矛头,对中国施加外交压力,要求中方效仿印度,切断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贸易往来。
4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特朗普高调宣布“外交胜利”之际,印度官方的回应却显得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相比之下,中国则迅速且明确地表达了反对立场,强调自身能源合作不受外部干涉。
5
这一系列反应引发外界广泛讨论:莫迪的承诺究竟是真实让步,还是为缓解美式施压而采取的临时策略?而美国为何始终紧盯中印两国采购俄油的行为穷追不舍?
6
要理解背后逻辑,首先需厘清美国持续施压的根本动机。这并非单纯的地缘博弈,而是包含双重战略意图。
![]()
7
从政治层面看,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便试图通过削弱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来动摇其战争能力。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俄油买家,中国和印度的采购行为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财政稳定。若能迫使两国退出,无疑将对俄造成重大打击。
8
在经济维度上,美国本土页岩油产业长期面临国际市场拓展瓶颈,尤其在亚洲缺乏足够份额。一旦中印减少对俄油依赖,美国能源企业便有机会填补空缺,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国家战略与商业利益的高度统一。
9
由此可见,美国此举实则是“一箭双雕”——既打击对手,又扶持本国产业,将地缘竞争与经济扩张紧密结合。
![]()
10
再来看印度方面的表态。尽管表面上作出了所谓“彻底停购”的承诺,但细究其过往行动,便可发现其政策始终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11
此前,印度多次公开表示,购买俄罗斯廉价原油是基于国家能源需求与经济成本的自主决策,并非受任何外部影响。甚至在美国不断警告下,仍积极推进以印度卢比与俄罗斯进行能源结算的机制建设。
![]()
12
这种绕开美元体系、采用本币交易的做法,本质上是在构建独立于西方金融架构之外的合作路径,降低对美国主导秩序的依附程度。
13
此次突然转向承诺退出,看似立场突变,实则更可能是权衡利弊后的短期应对之策。毕竟对于印度而言,真正的外交准则是现实收益而非意识形态站队。
14
从经济效益分析,印度大量进口折扣俄油后,经本土炼化加工转化为成品油出口至欧美市场,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该模式已成为其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支柱。
![]()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
15
从供应安全角度考量,当前印度对俄油的进口占比已达到较高水平,若骤然中断,不仅炼油厂运营将受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也可能剧烈波动。
16
因此,莫迪政府所谓的“全面停购”极有可能只是口头安抚美方情绪的政治话术,而非具有约束力的政策转向。真正支撑其外交选择的,依然是国家核心利益的最大化。
17
相较之下,中国的立场始终保持一贯性和稳定性,未因外部压力而动摇分毫。
![]()
18
面对美方无端指责与施压,中方明确指出: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多边经贸规则,属于正常商业往来,不容第三方干涉。
19
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坚定回应,源于三大深层支撑。
20
其一,能源安全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生命线。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之一,双方在天然气领域也有“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此类长期协议保障了我国能源供给的连续性与可靠性,轻易调整将带来系统性风险。
![]()
21
其二,中俄合作关系早已超越单一能源范畴,涵盖跨境贸易、科技研发、基础设施联通等多个关键领域。这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框架具备强大韧性,不会因个别议题受到干扰而发生根本转变。
22
其三,中国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对外贸易网络布局,还是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都足以支撑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拒绝任何形式的胁迫与干预。
![]()
23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本轮能源重构中的应变策略同样值得重视。
24
面对西方全面制裁,莫斯科并未被动承受,而是主动调整出口方向,加速“东向战略”落地。除维持与中印的稳定原油供应关系外,还积极推动使用人民币、卢比、卢布等非美元货币进行结算。
25
这一举措有效弱化了西方金融封锁的影响,增强了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抗压能力。即便美国加大对亚洲买家的压力,俄罗斯仍可通过灵活调整运输路线、结算方式和定价机制维持基本出口规模。
![]()
26
这意味着,美国试图通过孤立俄油贸易来重创俄罗斯经济的战略构想,实际上难以奏效。
27
归根结底,这场围绕俄油采购展开的多方角力,实质上是一场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战略博弈”。
28
美国企图凭借霸权地位胁迫他国选边站队;印度则在大国夹缝中寻求利益最大化;中国坚守主权原则,捍卫合作自主权;俄罗斯则以务实手段化解危机,稳固生存空间。
![]()
29
在这场复杂较量中,每个参与方的决策都由实际利益驱动,而最终能否守住立场,则取决于自身的综合实力与战略定力。
30
这也清晰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强权压制无法取代平等协商,单边施压终究难敌多元共治。唯有尊重各国根据国情作出的自主选择,基于共同需求开展互利合作,才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31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32
福州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