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很直接:她被婚介的大妈一句话怼回去了——“怀着孩子来找对象?你想找个冤大头吗?”
![]()
从这句怼人的话开始,事情就露出大半个现实的样子。说说来龙去脉,别夸张,也别美化,按时间顺序把人和事摆清楚。
苏满凤,39岁,湖南小山村出身。小的时候就想的很直接:嫁个城里有钱人,生活能舒坦些。23岁那年她以为梦想实现了,结了婚,谁知才过了三个月就离了。回娘家没啥底气,靠父母生活又被说成丢面子,最后被母亲赶出家门。她只好进了长沙,开始打零工,住廉价旅社,白天做活儿,晚上参加各种相亲局,目的还是一样——找个能靠的人。
![]()
在大城市里,富人多确实是事实,但碰上的多半不是她设想中的那种。那些相亲,七八次之后就像流水账:见面、吃饭、聊两句,问题往往卡在收入、房子、孩子这些现实的东西上。到了35岁还单着,人开始慌了。一次消遣去麻将馆,碰上了一个自称在车管所工作的男人,叫刘志环。长得顺眼,人也会说话,说自己离婚了,有过婚史,听起来跟她的遭遇能对上号。两个人很快就有了关系,接着保持着手机联系、偶尔见面,基本是两地分居的那种模式。三年过去,她怀孕了。
怀孕的时候,她以为这是把两个人绑在一起的办法。谁还没当过电视里那种“孩子把两家人连在一起”的念头呢?可现实不是电视剧。刘志环知道后第一句话竟然是要她打掉,说他养不起,接着就消失。电话不接,公司也不露面,她剩下一肚子孩子和一堆问号。
![]()
她能提供的线索并不多:对方曾说在“车管所”上班。她把这点线索交给媒体求助,记者陪她去查。车管所里面根本查不到这个人,接着调查显示,所谓“车管所”其实只是他自报的门面,他真正的工作是保险业务员。这个发现像一盆冷水,把她从幻想里拉回来。她意识到,很多话可能是精心包装过的。
找上了他的公司,人家领导也不怎么站她这边。公司说他家里条件不好,有一位80多岁的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要照顾,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婚姻状况也不像他当初说的那样了。苏满凤很难接受这些说法,因为她记得当初他只说自己离婚、没孩子。为找证据,她还去了民政局,登记上确实显示离婚了,但工作人员补了一句:看起来是那种“离了婚、还住在一起”或关系没有完全断开的状态。事情没有简单两字能概括。
![]()
记者给刘志环打了电话,对方语气冷硬,说要和前妻复婚,让她别来公司闹,还警告她不要纠缠。听起来像是有人在关上门。苏满凤原先的想法很直接:闹一闹,让他负责。现实给了她另一记耳光——威胁、冷淡、回避。她九个月的身子无处去,只好回老家暂住二姐家。
二姐没热脸,觉着她带来麻烦,催她赶紧找个能安稳过日子的老实人,把孩子托付过去。二姐安排过一场相亲,对象是三十来岁,在矿上干活,性格也算老实,钱不多但肯吃苦。吃完饭,苏满凤又犯老毛病,把人嫌穷,不愿意为了眼下的困境把自己“降格”。她想着自己的算盘:把孩子生下来,让对方认了爸爸的名号,自己就有底气、后路。把孩子当成筹码,这种想法既现实又刺人。
![]()
城市里她继续碰婚介。先去的是一家定位比较高端的婚介,顾问看她的大肚子愣了一下,但还是问清了各种条件。她开门见山:需要住处,需要钱买奶粉,最关键的一条——最好男方不能再生育。这条条件把顾问问懵了。苏满凤的逻辑是清楚的:白送出去一个孩子,婚后男方喊一声“孩子是我的”,她立刻成了有保障的“太太”,省去了再怀孕的风险。顾问表示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会联系她。
她等不了那么慢,去了另一家老牌婚介。那儿的大妈式红娘没那么多客套,直接来了句狠话:“怀着孩子来找对象?你想找个冤大头吗?”听这话,周围安静了。没有安慰,只有现实的冷水。苏满凤愣在那儿,可能她一直以为男人能接受离异带孩子的女人,怎么就不能接受一个临产的准妈?但她忽视了市场的现实——别人担心被骗、担心责任、担心以后的纠纷。
![]()
中间还有不少细节,表现她的焦虑和身边人的态度。她曾当着朋友说过计策:先偷偷把孩子生下来,等孩子喊“爸爸”的那一刻再去对方家里要说法。有人建议她去刘志环那边闹,结果被对方在电话里警告不要去,怕闹出更大的麻烦。公司那边的人态度冷淡甚至不耐烦,有人直接说她“闹事不懂利害”。民政局那条记录让人摸不着头脑:法律上离婚,现实里关系复杂。几方说法交织,线索断断续续,弄得她更手足无措。
那些日子她睡不踏实。白天去医院办产检,晚上睡在二姐家,听二姐和姐夫说话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处境像被放在放大镜下看——每个人都有意见。她翻看手机里和刘志环以前的合照,回忆里有甜也有苦。有人在背后说她天真,有人替她可惜,还有人说该放手就放手。她的选择被现实一层层削薄,很多策略听起来都不靠谱,但她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
临近日子,她开始准备待产包,收拾婴儿要用的东西,顺便继续跑婚介,想着能不能在孩子出生前把事情谈好。她也会被一些人的话刺痛,比如有人讥讽她把孩子当筹码,也有人在劝她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媒体、婚介、公司和亲人,各种声音混成一锅粥,但并没有所谓的万能答案。她沉在这些声音中,既坚持又无奈。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会去医院复查,会按人家的建议去签一些证明,会和二姐反复谈未来的安排。她也学着把情绪收一收,把能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不想让孩子一出生就缺东西。手机里有记者的电话、婚介的留言、刘志环偶尔的回音,每一个信息都像是带刺的糖,让人想咬又怕疼。她把包打点好,准备随时进医院。现在,她能做的,就是把日子过好一点,等孩子一到人世,再看能不能把下一步走得坚实一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