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5 日,英国政府抛出的新一轮制裁清单打破了国际经贸与地缘政治的平静,并将欧洲能源博弈与地缘政治矛盾推向新高峰。
财政大臣里夫斯当天在伦敦金融城的发布会上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定向制裁,同时以 “支持俄罗斯能源出口” 为由,将 11 家中国实体纳入制裁名单。
![]()
这一覆盖能源生产、运输、炼化全链条的制裁方案,被外界解读为英国联合美国对俄罗斯发起的 “致命一击”,而将中国实体卷入其中的操作,更让这场制裁的针对性与复杂性浮出水面。
精准打击俄罗斯经济命脉
此次制裁由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主导,重点指向俄罗斯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而英国此次对俄能源制裁的核心目标直指俄罗斯的经济命脉。
![]()
俄罗斯石油公司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其产量占俄全国原油产量的近一半,全球产量的 6%,2024 年为克里姆林宫贡献了超过 4000 亿人民币的税收,是支撑俄能源出口的绝对支柱。
卢克石油则掌控着俄罗斯西部最大的炼油基地,其产品覆盖欧洲、亚洲多个市场,两家企业合计撑起俄罗斯石油出口的 70% 份额。
根据制裁方案,英国将冻结两家公司在英所有资产,禁止英国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保险等服务,同时限制其关联企业使用英镑结算系统。
![]()
里夫斯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此举旨在 “切断俄罗斯用于维持冲突的能源收入”,英国外交部随后补充的数据显示,2024 年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税收占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且覆盖了 83% 的军费开支,制裁精准瞄准了这一资金链条。
而为了确保制裁效果,英国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立体封锁网络,针对俄罗斯为规避制裁组建的 “影子船队”,英国情报部门精准锁定 44 艘原油运输船和 8 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将其 IMO 编号直接列入禁运名单。
![]()
这些船只因无法获得英国及欧盟保险公司的承保,已被迫在地中海海域停滞。
中转炼化环节同样成为打击重点,印度纳亚拉能源有限公司因去年加工超过 1 亿桶俄罗斯原油、价值超 50 亿美元,被直接纳入制裁清单。
同时英国出台新规,禁止进口任何 “在第三国利用俄罗斯原油精炼的石油产品”,彻底堵死了俄罗斯原油通过 “第三方洗白” 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
![]()
俄罗斯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制裁公布后,俄乌拉尔原油现货价格单日下跌 4.2%,多家欧洲炼油厂已收到俄方的供货延迟通知。
G7框架下的“对华围堵”
但更引发关注的是,制裁清单将 11 家中国实体直接纳入,其中包括四座原油码头及多家能源贸易企业,英国政府在制裁说明中模糊提及这些实体 “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便利”,但未提供任何公开证据支撑这一指控。
![]()
事实上,这些中国码头长期从事国际能源中转业务,与俄罗斯企业的合作均基于市场化原则,且完全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在制裁公布当天即发起严正交涉,发言人明确指出英方此举是 “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强调中俄企业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被政治化解读,更不应成为单边制裁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 11 家中国实体中,有 3 家此前已通过中欧班列与俄罗斯开展原油贸易,制裁实施后,相关运输计划已被迫暂停,企业面临数亿美元的合规成本与违约风险。
![]()
英国的制裁行动明显带有协同美国的战略痕迹,被外界贴上 “英美联军” 的标签,在此之前,美国已多次呼吁欧洲盟友加强对俄能源制裁,要求实现 “完全脱钩”,而英国此次制裁恰好呼应了美方诉求。
更关键的是,美国虽未直接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但已将两家企业的部分子公司列入黑名单,与英国形成制裁互补。
制裁公布当天,白宫发言人表示 “欢迎英国的果断行动”,暗示双方在制裁方案制定上存在前期沟通。
![]()
这种协同并非偶然,脱欧后的英国始终试图通过强化 “英美特殊关系” 塑造 “全球英国” 形象,而在对俄对中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成为其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同时,英国还将土耳其、泰国、新加坡的多家电子零件商纳入制裁,指控其 “可能支持俄无人机制造”,这种泛化制裁范围的做法,与美国此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操作如出一辙。
![]()
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现在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在全球产业链蔓延,俄罗斯方面虽未直接回应,但俄能源巨头已启动应急预案,卢克石油宣布将亚洲市场的原油出口占比从 35% 提升至 50%,以对冲欧洲市场的损失。
印度纳亚拉能源有限公司因股权涉及俄罗斯资本,在被制裁后已暂停与英国企业的成品油贸易,其位于古吉拉特邦的炼厂开工率从 80% 降至 65%。
![]()
中国相关企业则开始调整业务布局,部分能源贸易公司已将中转港口从被制裁码头转向东南亚其他港口,同时加强与非美货币结算体系的对接。
内部对此则呈现分歧,德国工商总会发表声明担忧制裁将推高欧洲能源价格,指出德国炼厂若转向美油供应,成本将飙升三成以上,但在美英压力下,欧盟委员会表示 “将评估跟进制裁的可能性”。
![]()
中方已展现出精准反制的潜在可能,商务部在 10 月 16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透露,正评估英方制裁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不排除采取对等措施。
市场层面已有迹象显示,中国对英出口的风电叶片高端树脂已启动出口许可审批,而英国新能源项目八成依赖此类进口树脂,若实施限制,将导致其多个风电项目交付延迟至少九个月。
这种反制逻辑并非首次出现,此前荷兰冻结中企资产后,中方曾对其在华子公司实施芯片出口许可限制,均取得显著效果。
![]()
英国学界已发出担忧,若中方进一步限制化工、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对英出口,将直接冲击英国制造业的复苏计划。
结语
从当前局势看,英国的制裁行动不仅是对俄罗斯的能源施压,更是对全球供应链规则的挑战,将第三国实体随意纳入对俄制裁框架,模糊制裁标准与证据要求,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础。
![]()
而美英的协同操作,则使得地缘政治因素更多地渗透到经济领域,加剧了全球产业链的分裂风险。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与保持经贸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重要课题,对于俄罗斯而言,能源出口市场的加速东移或将成为长期趋势。
对于美英而言,制裁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毕竟俄罗斯已通过 “影子船队”“非美货币结算” 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反制经验,而现在,这场围绕能源与供应链的博弈,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的走向。
![]()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