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个人觉得,他是被刘邦父子玩惨了的一个典型。
刘邦临终前跟吕雉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大家觉得刘邦这种说法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地方吗?“重厚少文”跟“安刘氏”有逻辑对应关系吗?总不能说读书少反而是匡扶社稷的有利因素吧?刘邦这么说的真实意思是,周勃这个人比较厚重(其实是不太喜欢站队),跟吕家没有那么多利益牵连,又是军中宿将,只有让他掌握军权,才有制衡吕家外戚的希望和可能。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吕雉当权的那15年历史风云。军功集团真的信守、捍卫了“白马之盟”吗?没有嘛!只是以周勃为首的军功集团没有被吕家拉拢和收买而已嘛!后面是吕雉临终之前对吕家的权势和地位没有信心,想在临死之前为吕家子弟夺取更多权力筹码来给吕家保驾护航,进而动了军功集团的核心利益,这才引发了“诸吕之乱”。
周勃、陈平等军功大佬平定了诸吕之乱,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安刘氏”。因为很简单一个道理,吕家被你们彻底打倒了,人家后少帝刘弘又怎么招你惹你了呢?人家从法统上来讲,继续当皇帝不是名正言顺吗?你们军功集团另立皇帝到底是“安刘”还是“乱刘”呢?
所以,大家要明白,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成功者说的都对”。
但是周勃就因此成为了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吗?刘邦走了多年了,但是他的儿子刘恒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会心甘情愿地任你摆布吗?打不过你,不代表玩不过你!
汉文帝即位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还每次散朝都对你周勃“目送之”。这待遇够高了吧!但你要想一想,汉文帝给你这么高的待遇,是真心实意的吗?人家就是想稳住你,以时间换空间。他尊重你,你是不是也要尊重他?他是不是只要不出格就可以去暗中培植亲己势力?人家从地方选调几个青年才俊上来,你能反对吗?人家往一些关键安插几个亲信,你好意思强行阻止吗?贾谊、晁错等西汉名臣都是这一时期被汉文帝提拔起来的。
当然,提拔几个青年才俊其实也没办法动摇你周勃这种大佬地位的。但是汉文帝的脑瓜子是真的好使,他不会跟你硬来,会用软刀子杀人的。
前179年(孝文帝元年)八月,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周勃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周勃:“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周勃还是答不出来。左丞相陈平答得爽快:“有主者。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身为宰相,不该样样琐事都管,宰相的责任是辅佐皇帝,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大家能明白汉文帝这一软招数吗?你周勃不是丞相吗?相当于公司的总经理,那汉文帝作为一个董事长问你一些经营指标情况,有错吗?应该的呀!但是汉文帝真的不知道周勃没读什么书吗?不理解你周勃根本搞不清这些指标数据问题吗?这不就是想让你难堪吗?不就是在暗示你,你才不配位吗?这在职场之中叫让你自惭形秽。只有你自己都觉得自己身居高位是受之有愧,剩下事情才好办。
周勃虽然有陈平帮他解围了,但果然是感到内心很惭愧,这相当于作弊被抓或者学历造假被发现了嘛!
然后,又有人劝说周勃道:“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
这两件事单看是一个味道,联系到一起又是另外一个味道了。这个劝周勃急流勇退的人真的是周勃的心腹吗?他既然懂得劝周勃明哲保身,那为什么后面没有替周勃的安享晚年出谋划策呢?其实把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潜在的信息就是汉文帝已经转守为攻,步步紧逼地希望周勃主动让权了。
周勃接收到了这个信号了吗?其实还是接收到了,所以他不久便以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水平不如陈平为由,因工作没做到位谢罪辞职,然后还说自己身体也不好了,向汉文帝主动归还了相印。
周勃辞去右丞相一职,汉文帝是真够沉稳的,没有安排自己人去接管周勃的部分权力。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周勃让出来的权力还是交给你们军功集团的人,就让另一个大佬陈平去独掌相权嘛。等下次再找个你陈平也没管好的事情,再跟你陈平聊一聊就是了。
但是,没过多久,陈平就去世了。汉文帝稳如狗地再度把周勃提拔为丞相。
汉文帝这么一前一后地玩了这么一个“先撸后用”,明面上周勃还是丞相,但是你周勃的权威还跟以前一样吗?其他人会怎么去看这件事?焦点一定是两个:汉文帝有心思要动你了和汉文帝有随时撸掉你的能力和实力。
哎!权谋高手温水煮青蛙一般就是这么煮的!
周勃再度为相,干了多长时间呢?十个月!十个月之后,汉文帝便找周勃谈话了:“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你是丞相嘛,是百官之首嘛,所以你要起好带头表率作用呀。是主动配合回到自己封地还是要我强行把你撵回封地呢?我们之间是继续保持相互体面还是就此彻底撕破脸皮呢?您自己选!
现在还觉得周勃厚重少文是他的优势吗?他一辈子吃过最大的亏就是因为他没文化,玩武的可以,玩文的是真不行。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周勃其实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你周勃要么破罐子破摔地起兵造反,要么就老老实实“列侯之国”。
贾谊提出的“列侯之国”有多大杀伤力,咱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这就是一种肢解手术嘛!但是这件事的背后也没有那么简单,军功集团也不会乖乖就范的。汉文帝的头号智囊贾谊就是这一段时间被逼下放到长沙的。贾谊不去长沙躲了两年多,估计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贾谊后面在“列侯之国”工程落实得差不多了,在被汉文帝再次召进京的。所以,大家也别真的相信什么汉文帝不器重贾谊之类的鬼话。
周勃回到封地之后,因为丧失了核心信息来源、脱离中央权力枢纽,再加上汉文帝已经持续释放了这么多危险信号,所以根本就没法安心过日子。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绛县,绛侯周勃自己畏惧被诛,经常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为啥呢?因为你搞不清这个郡守、郡尉是不是中央巡视组的成员嘛!是不是汉文帝派过来找茬嘛?
一切恐惧来源于未知!
所以有些朋友根本就不懂晚年的周勃为什么这么疑神疑鬼?战场杀敌一辈子的周勃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难道会突然一下怂到这种地步吗?
但是,还是那句话,周勃吃亏就是吃在没文化上面。局势都这么明朗了,你这么明显、强硬地使用武装防备,这是想干嘛呢?这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翔也是翔呀!果不其然,周勃立马就被人举报了,说他意欲谋反。
这个时候,摆在周勃面前的选择又只有两个了:要么服软认罪,争取宽大处理,踏踏实实做一个富家翁。要么竭尽全力反戈一击,用实力迫使汉文帝收手,争取让自己这一代平安着陆。
周勃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这其实也没有错。但是我们接着往下看,汉文帝派人把周勃逮捕到长安之后,会轻易放过周勃吗?这种莫须有的事情你周勃又解释得清楚吗?况且你周勃本来就没有陈平等人那么会玩脑瓜子、会耍嘴皮子。所以,周勃根本就没办法把事情解释清楚。
有些事情一旦给外围造成一种既定印象,很多小人就会落井下石了。看管周勃的狱吏也觉得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开始百般刁难和折磨周勃了。这种事情大家稍微去想一想就能明白,一个看守所的所长为什么敢这么去对待一个曾经的丞相、现在的侯爷?不就是认为你周勃再无出头之日才会敢吗?
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周勃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便豪掷千金收买了这个狱吏,然后请他帮忙想一想破局的办法。这个狱吏其实也算一个资深社会人士了,就在牍板背面写上字示意他说:“请公主作证。”公主,即汉文帝的女儿,也是周勃的长子周胜之的妻子。解铃还须系铃人嘛,刘家的问题你还得去找刘家的人帮忙担待嘛!取保候审你周勃都不知道去找谁,说你厚重少文真是一点都没埋汰你。
被人点破之后,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
然后,等到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一见老妈都干涉这个事情了,于是赶紧就坡下驴,说自己刚刚看完周勃的供词,下面的工作人员把这事查清了,咱确实是冤枉了周勃,咱马上知错就改。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了周勃,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
周勃出狱后,颇有感触地感慨道:“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直到现在才知道一个狱吏的尊贵呀!”
这件事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你薄昭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那点屁事,汉文帝能不知道吗?关键你还让你姐姐薄太后给你强出头,用那样一种方式逼着汉文帝释放了他的大政敌周勃……这以后,大家还怎么愉快地玩耍呢?你薄昭压根就不该去揽这一摊子事嘛!就算你薄昭前期跟军功集团有一些私下协议,驳斥不了周勃的情面,你也应该实事求是地去跟你外甥求情、示弱,说周勃确实是冤枉的、周勃现在态度很好、周勃现在已经想清楚了一些问题,咱们高抬贵手,差不多就行了……你得往这个方向去做工作才对嘛!所以汉文帝后面用提前哭丧的方式逼死薄昭,核心源头就在这件事上。
周勃再次回到封国,终于彻底老实了,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我们再仔细来盘点周勃被汉文帝削权的全过程,全程难道不是标准的“头脑发达的玩四肢发达的”吗?还什么“安刘氏者必勃也”?这不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笑话吗?周勃安刘氏了吗?刘邦父子真正信任过周勃吗?“厚重少文”真的就是优点吗?不应该分情况吗?刘邦不就是吃准了周勃的厚重,汉文帝不就是吃准了周勃的少文吗?
而且大家可以去看,汉文帝对周勃的每一次削权都是做得相当体面的。
第一次,先把你周勃捧得高高的,因为你当时正在风头上,咱作为一个根基不深的皇帝,绝不轻易去招惹你。等我有了一定的根基之后,也不直接去怼你,以老板的身份问一下你工作指标的问题,总不过分吧?是你自己一问三不知,那就该你自己去思考了,你还适合占据这个码头吗?你做个体面人,我就争取做个体面。你不打算体面,我们接着玩。
第二次,我汉文帝也没有动你们军功集团的核心利益,你主动交出的相权不还是交给了陈平吗?陈平死了,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你周勃。但是我现在搞了个新政策,你作为百官之首,应不应该起个表率、当个模范?你要是就赖在长安不走了,那这个事情我们就可以好好聊聊了!你公开不服从调配,你想干什么呢?只要你不想背上造反的历史骂名,就给我乖乖收拾行李回封地。
第三次,你回到封地之后,我汉文帝也没对你怎么样吧?但是郡守、郡尉作为中央任命的干部到了你的封地考察学习一下,这也不行吗?你为什么那么敏感?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过激反应?你都全副武装地接待自己的同事了,有人怀疑你要武装对抗中央,这又有什么问题呢?你有没有什么经不起组织调查的问题呢?
包括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汉文帝其实全都是玩的阳谋——就逼着你周勃我无限陷入自证模式。而一个人在被针对的情况下,永远都是无法在自证模式下自证清白的。
其实汉文帝对付周勃这一招在职场之中是相当常见的。就是利用职位上的上位优势不断去逼你出丑、出错,然后利用制度优势、名分优势逼得你弃权自保。像周勃这种情况,如果想要自保,是非常难的。要么极端地硬,就是凭硬实力寸步不让地硬怼汉文帝,这种情况下至少能多过几年平安日子;要么极端地软,一旦发现情况不对,便化身成一个小乖乖,对汉文帝逆来顺受,争取去感动汉文帝,让他顾念旧情放自己一马。
朋友们,权力游戏之中,大家可千万别输,输了,就会什么事情都可能遇上!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