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给员工降薪50%,工资发前四天才口头通知,不接受就写检讨,不写检讨就停薪;一边大手一挥,捐款一个亿,搞慈善、赢名声、上新闻。
这不是企业经营,这是表演式慈善。匹克体育,你这一出“对外慷慨、对内抠门”的戏,演得太难看了。
![]()
我们不反对企业做公益。捐钱本身没错,支持社会事业是企业的责任。
但问题是,你拿谁的钱去捐的?是老板自己兜里的积蓄,还是从员工嘴里省下的口粮?
如果公司真有1个亿的闲钱,那请问:为什么不能多发点工资?为什么不能少裁几个人?为什么不能把“口头降薪”,变成“正式协商”?
![]()
员工不是机器,不是你生意不好就按个“暂停键”,生意回暖再“重启”。他们是人,要吃饭、要养家、要还房贷。一个月工资砍掉一半,不是数字游戏,是生活崩塌。
可匹克是怎么做的?没有正式通知,没有协商过程,没有补偿方案。前脚口头通知降薪,后脚发完工资才补个通知,逼着大家“理解并支持”。
这哪是企业管理?这是“职场霸凌”。
![]()
更讽刺的是,就在员工勒紧裤腰带的时候,公司却在外头风光无限地捐出一个亿。媒体一报道,社会一表扬,品牌形象立马“高大上”起来。
可那些被降薪的员工呢?他们看到的不是“企业担当”,而是赤裸裸的双标:
对外人,我是慈善家;对自家人,我是周扒皮。
这不是孤例。
太多企业都学会了这一套:外面充大佬,家里压员工。公司年会吹“感恩文化”,转头就裁员降薪;老板台上讲“同甘共苦”,台下却住豪宅、开豪车。
![]()
他们把“节俭”用在员工身上,把“排场”用在对外宣传上。仿佛只要捐出去的钱够多,内部的不公就能被洗白。
有人说,捐款能免税,还能提升品牌价值。这话没错,但前提是你得先活得体面。一个连自己人都舍不得善待的企业,凭什么指望社会相信它的“善意”?
员工寒心了,用户也会用脚投票。今天你降的是工资,明天流失的就是人心和口碑。
还有人说,经济不好,企业要活下去。我们理解。但“活下去”不该是压榨员工的借口。真要共渡难关,就该一起扛,而不是让老板站着捐钱,员工跪着领工资。
![]()
华为困难时,任正非说:“宁可我睡地板,也不能让兄弟们饿着。”
胖东来亏损时,老板照样发奖金,说“员工幸福才是企业最大的利润”。这些企业证明了一点:真正伟大的公司,不是看它捐了多少钱,而是看它怎么对待最基层的员工。
反观匹克,嘴上说着“民族品牌”,行动上却把成本转嫁给最无力反抗的打工人。
你捐的不是钱,是员工的尊严;你赢的不是口碑,是短暂的舆论同情。等风头一过,大家记住的,只会是那个“降薪50%”的冰冷数字。
![]()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但也不能毫无底线。你可以赚钱,但别踩着员工往上爬;你可以捐款,但别用员工的血汗去换奖杯。
最后,给匹克提个醒:真正的社会责任,是从善待每一个为你干活的人开始的。别再演了,先给员工补个正式通知,道个歉,把该发的钱发了。那才是比一个亿更值钱的“品牌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