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这片星球上其实也有白昼和黑夜,很少有人会想到吧?没错,昼夜交替它不光有,每一段白昼、每一段黑夜的长度,还有昼夜之间的切换,和地球都差了十万八千里,特别多有意思的小知识。
![]()
先说说最直观的一点,月球的昼夜实在太长了。在地球过一天,24小时里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我们刚好走完一个昼夜,但在月球上,完整经历一次日出、日落再到日出,要等近30天。这不是因为月球转得慢那么简单,主要是地球的引力把月球牢牢定住了,它自转一圈的时间,和绕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刚好一样,都是27天多一点,所以月球的同一面,我们永远只能看到。也因为要跟着地球绕太阳转,月球上太阳两次升到同一位置的时间,就变成了29天半左右,这意味着14天多,是它一个白昼的持续时长,一个月夜也得14天多,若真在这片星球上停留,半个月过去,才能盼到一次日落。
月面的昼夜切换,还有个格外利落的特质,没有半点过渡。咱们在地球看日出,会慢慢亮起来的是天,先是鱼肚白,再染成橘红色,最后太阳跳出来,日落也是一样,霞光慢慢退去,天渐渐黑下来,这都是因为大气屏障包裹着地球,阳光能被散射开。但月面没有大气包裹,彻底的黑,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极致的亮,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换个说法,在月球表面,前一秒可能还在阳光直射下,下一秒转过去,立马就从白昼掉进月夜,黄昏的温柔过渡没有,黎明的缓慢铺垫也没有,这种瞬间切换的感觉,想想都觉得神奇。
![]()
月球昼夜的温差,简直像两个极端世界。白昼太阳直射的时候,月面温度能飙到120摄氏度,要是把一杯水放在外面,用不了多久就会蒸发干净,可一到月夜,没有阳光取暖,也没有大气留住热量,零下180摄氏度,是温度一下子降到的数值,比地球上最冷的南极还要冷好几倍,昼夜温差超过300摄氏度。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面临着这种极端环境带来的不小难题,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被嫦娥四号特意搭载,哪怕在漫长的月夜,也能保持设备温度,玉兔二号更灵活,到了黑夜就乖乖休眠,等白昼再醒来继续工作,月球的恶劣条件,全要靠这些设计来扛住。
另外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常识,月球的昼夜,其实和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紧紧绑在一起。比如满月的时候,特别大的是我们看到的月球亮面,那其实是月球的这一面正对着太阳,刚好是它的白昼,而新月的时候,月球看起来黑乎乎的,不是它不反光,是这一面背对着太阳,正处在漫长的长夜里。还有要是能站在月球表面看星星,体验也会和地球完全不同,没有大气的干扰,星星不会眨眼,每一颗都亮得格外清晰,星星周围的光晕,我们连明明白白都能看清,那大概是天文爱好者最向往的观测场景了。
![]()
其实一开始了解月球昼夜的时候,我还挺惊讶的,原来换个星球,同样是白昼黑夜,差别就能有这么大。不能说它只是简单的地球昼夜的放大版,因为自转公转的规律、没有大气的特点,自己独有的节奏,就此形成。这些知识不光有意思,还帮我们搞懂了,探测月球要做那么多准备,原因是什么,比如给探测器装热源、设计休眠模式。要是以后真能有机会登上月球,一次14天的白昼或者月夜,亲身经历过,不知道会是种什么样的感受?你要是去月球,这么长的白昼或者长夜,能扛住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