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落地四川巴塘

0
分享至

10月16日,“巴塘三创2025”活动在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启幕。

据悉,本次活动以“高原社区·同行共生”为主题,上百位手工艺人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民艺与社区共生的文化盛会。该活动为期7天,将涵盖农牧民传统技能大赛、民艺集市、川滇藏民艺表演赛、社区音乐派对、“巴冰计划”艺术展、“巴塘民艺”研学旅行等系列内容,以“民艺-社区-治理”的同频共振,生动展现地区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持续活力,助推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同频共振的现实路径。


正式授牌。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四川省巴塘县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社会学硕士巴塘县教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党委书记丁夕友教授介绍,自2016年以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已在全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13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巴塘基地作为第14个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希望能够充分结合北大社会学系的智力资源和巴塘的实践经验,以实践基地为重要链接,未来与巴塘县能够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持续发挥巴塘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先锋和引领作用,探索高校与地方协作发展的新模式。


活动现场。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巴塘县有关负责人在现场表示,近年来,巴塘县坚持把文化作为地区的特质基因与基层治理的内核力量,持续深化社会工作的文化性介入,使地区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社会活力。自2023年起,巴塘以“巴塘三创”系列活动为主线,探索形成了“文化激活-社会赋能-治理创新”的实践逻辑。从“在巴塘来点新的”到“在地创生·生生不息”,再到今年的“高原社区·同行共生”,三届主题见证了巴塘从发现内生动力到持续创生的全过程,折射出地区社会治理能力与社区韧性的持续提升。

此外,在“巴塘三创”的孕育下,“巴塘民艺”成为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生动案例。目前已吸纳来自全县17个乡镇的209名乡村工匠,建成10处社区家庭工坊,研发100余种民艺产品,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单一生产向市场链条延伸,不仅实现了“产业带农”,更在过程中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与社会自组织能力。


民艺集市。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巴塘县将立足自身多民族交融的历史底蕴,充分发挥“巴塘民艺”等民间力量的社会功能,持续深化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及省社科院的合作,构建“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政策创新”一体化机制,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理论创新与治理实践协同发展贡献巴塘力量。(翁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59248文章数 2007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