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9 日下午 4 时许,日均客流量超 40 万人次的台北车站正值人流高峰。
大厅东侧售票处对面的开放区域,44 岁的邱胜明将一名失去意识的女子拖拽至广告牌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实施性侵,整个过程持续约 10 分钟,直至马来西亚籍大学生报警才终止。
据铁路警方调取的监控显示,受害人为短期赴台观光的香港女游客,此前在车站周边暂住四天时结识邱胜明。
案发当日,两人与数名友人在车站大厅饮用三瓶 58 度白酒,午后友人陆续离开,女子因醉酒倒卧在地失去反抗能力。
“他多次试探触碰,确认对方毫无反应后,才公然拖拽施暴。” 办案民警向记者透露,案发区域虽有监控全覆盖,但现场安保人员未及时介入。
警方调查揭露,邱胜明并非随机作案,其长期以流浪汉身份在台北车站周边潜伏。
这名有多项盗窃前科的通缉犯,此前因两宗盗窃案被判合并服刑 6 个月,却因未缴纳罚金且拒不到案遭通缉。
![]()
“他熟悉车站监控盲区,利用旅客流动频繁的特点躲避追查。” 铁路警察部门负责人表示,邱胜明落网后因另案已被直接移送台北监狱土城分监服刑,本案将在其服刑期间继续侦办。
受害女子在酒醒后得知遭遇性侵,情绪一度崩溃,经医疗验伤与心理辅导后,完成笔录即离台返回香港。
截至 10 月 17 日,香港警务处尚未接到其回港后的相关报案。
事件引发舆论震荡的核心,在于公共场所的集体沉默。
据报警的马来西亚籍大学生回忆,他在车站二楼等朋友时目睹全程,“楼下至少有十几人经过时停下脚步,有人拍照录像,却没人上前制止”。
一名女目击者事后坦言,自己因害怕惹事选择绕行,“心里很愧疚,但实在没勇气出面”。
![]()
这一幕被社会学界称为 “旁观者效应” 的典型案例。
台湾性骚扰防治专家指出:“当责任被分散,个体更易选择退缩。
但在性侵这类紧急事件中,哪怕一句喝止或及时报警,都可能阻止犯罪持续。”
10 月 15 日,台铁公司发表声明致歉,称已与警方联合推出四项改善措施:在案发区域拉起警戒线,张贴 “禁止躺卧、饮酒” 公告,将巡逻频次从每 2 小时 2 次提升至 3 次以上,并实施 24 小时不间断巡查。
铁路警方承认,车站安检系统与通缉犯数据库未有效对接,导致邱胜明长期潜伏未被发现。
事件在台港两地引发对公共安全的强烈质疑。
有台湾网民痛斥:“北车大厅早已沦为街友聚集区,脏乱差与治安隐患并存却无人整治。”
![]()
更有评论直指:“比暴行更可怕的是人心的冷漠,这暴露了社会同理心的缺失。”
值得警惕的是,该案并非孤例。
10 月 14 日深夜,台北松山区一名女子倒垃圾时,遭 59 岁徐姓流浪男子脱裤拉扯,幸被女骑手驾车制止。
据统计,台湾近期已连续曝出多起露宿者涉性侵案件,凸显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目前,台北车站新增 12 名定点值守警力,监控系统升级为 AI 智能预警。
但舆论普遍认为,硬件升级难以根治问题。
“真正的安全,需要制度完善与公民意识觉醒的双重保障。” 台湾法学教授林正昌指出,“当每个旁观者都愿成为‘吹哨人’,才能织就公共安全的防护网。”
原创不易,感谢点“赞”+“推荐”,并“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