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多的物件都是用木材打制的,当时的木匠师傅也很吃香,谁家要打制家具了,就会邀请他们去,而且还是座上宾,必须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
![]()
其中,不同的木材的特性也是不同的,要想打制不同的家具,就要选用不同的木材,这样做出来的家具才好看,同时也结实耐用!而过去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也是木匠口中的顺口溜:“一楸二柞三曲柳,柳木菜墩梨木案”,那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木材也有排名,或者是鄙视链吗?
这些看似简单的俗语,藏着中国人与木头打交道的千年智慧。如今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选材,年轻人大多不知,一块好木头要经过多少代人的观察与筛选,才配得上“当家材”的名号。
而“一楸二柞三曲柳”,说的就是在北方地区实木家具用材的“琅琊榜”。排在首位的楸木,是老辈人眼中的“软木黄金”。
它纹理像被精心梳理过的绸缎,通直又细腻,摸上去没有半点毛刺;质地坚韧得很,家里传下来的楸木衣柜,用几十年门轴都不晃,还不怕虫蛀!
![]()
老木匠说,在过去楸木也被称之为“树王”,就连早期帝王制作的棺木也多是首选楸木!这主要是因为楸木长得高大,同时耐腐蚀!
还有就是楸木里藏着“防虫气”,连最刁钻的木蠹虫都绕着走。更难得的是,它抗摔抗撞,过去有钱人家的八仙桌、大衣柜都爱用楸木,只因这木头要长数十年才能成材,每一寸都攒着劲儿。
排第二的柞木,就是咱们常说的“中国橡木”,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它密度高得惊人,拿块柞木方料敲桌子,声音脆得像铜铃,做出来的椅子腿,就算天天站人也不变形。
![]()
老辈人盖房时,常用柞木做房梁的“承重柱”,说它“百年不弯,千年不腐”,只是这木头性子急不得,成材要等上百年,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舍得用它做整套家具。
第三位的水曲柳,是木头里的“颜值担当”。它的木纹像山水画卷,一波三折藏着灵气,做出来的书柜、梳妆台,不用上漆都好看。
虽然硬度比不过柞木,但水曲柳韧性好,能雕出细致的花纹,过去不少人家的嫁妆里,都少不了一件水曲柳梳妆盒,既体面又耐用。
![]()
而“柳木菜墩梨木案”,则是厨房里的“分工智慧”。柳木轻软,纹理直得像尺子,拿刀剁排骨、切肉馅时,刀刃不容易卡在木缝里,也不会掉木渣——老主妇们说,柳木菜墩“养刀又养菜”,用几年刨一刨,又跟新的一样。
梨木则是案板的“最佳人选”,它质地致密得像压实的棉絮,擀面条时面团不会粘在上面,就算天天沾水也不会变形。
过去北方农村的厨房,几乎都能看到柳木菜墩配梨木案,一软一硬,刚好撑起一家人的烟火气。
![]()
老木匠还补充说了两句:“桑木扁担用万年”,“生不睡柳、死不睡杨”。这里的意思,就是用桑树做的扁担是最好的,桑木韧性足,做扁担时能弯不能断,挑着百十来斤的东西也不压肩,村里的老扁担传三代都不坏;
至于后半句“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则说的是不宜用柳树做床,也不宜用杨树做棺木!
这是因为民间认为柳木性“凉”,睡柳木床容易着凉,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柳木的谐音不好!在过去如果做床的话,首选的就是椿树了,民间有“枣木凳,椿木床”的说法,也是因为椿木的床结实耐用,不容易松动,也没有异响!
![]()
至于杨木,不宜拿来做棺木,主要是这种树生长快,它是一种速生树木,所以木质不佳,很“脆”,做棺材容易裂,还很容易腐蚀,这些都是老辈人在生活里摸透的木头脾气。
如今基本都是去商场购买现成的家具了,很多实木家具很难在买到了!特别是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很多人也没有耐心花钱找人做家具了,同时手工制作的家具成本也高,所以导致很多人对这些传统文化不太了解,也就不知道如何挑选不同的木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