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科尔沁潮尔史诗代表性传承人金钢应邀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进行交流演出,让这一承载内蒙古千年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学术殿堂隆重亮相。此次活动不仅是北疆文化“走出去”的一次生动实践,更全面展现了科左后旗在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对外交流方面的坚定步伐与显著成果。
![]()
科尔沁潮尔史诗:搭建中外文明对话新桥梁
科尔沁潮尔史诗作为蒙古族史诗的重要分支,融合说唱、音乐与叙事于一体,被誉为“草原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人金钢深耕该领域数十年,不仅完整掌握多部史诗演唱技艺,更创新融合现代演绎手法与传统艺术精髓。
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交流期间,金钢通过学术研讨系统介绍了科尔沁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传承现状,增进了国际学界对中国北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演出环节,他演绎科尔沁潮尔史诗《东拉西拉》《莽古斯的世界》、科尔沁民歌《罗阳》、胡仁乌力格尔《山水赞》以及即兴好来宝等科尔沁传统音乐非遗,以蒙古语独特韵律搭配传统乐器伴奏,将草原故事与民族精神娓娓道来。尽管语言不通,但表演中蕴含的磅礴气势和深厚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成为中外文化共鸣的生动见证。
![]()
非遗保护:夯实北疆文化传承根基
科尔沁潮尔史诗、胡仁乌力格尔以及好来宝等非遗成功走向国际,源于科左后旗长期坚持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战略。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为潮尔史诗等非遗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在基础保护方面,科左后旗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为传承人提供专业教学与展示空间;定期开展“科尔沁史诗学术研修营”等传承人培训班,确保技艺代代相传;编撰史诗典籍,将口传文学转化为可永久保存的文字资料,切实守护非遗文化的“根”与“魂”。在传播推广方面,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文化资源,组织非遗项目参与各类文化展演活动,让曾经“养在深闺”的科尔沁潮尔史诗、胡仁乌力格尔以及好来宝等逐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此次英国之行标志着科左后旗非遗“走出去”实现重要突破。通过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世界认可,不仅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文化繁荣: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本次非遗的国际亮相,背后是科左后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文化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基础设施、文化供给、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发力,为北疆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主要文化场馆全面提质增效,成为群众汲取文化养分的重要阵地;建立打造科左后旗文化艺术宫,常态化开展“从英雄故里看中国——北疆墨韵”科左后旗书法艺术展等各类展示展览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针对科尔沁潮尔史诗等特色非遗项目,专门设立传承基地与展示馆,通过实物展览、技艺演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
同时,科左后旗依托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双合尔·楚古兰”等活动常态化举办非遗展演,让科尔沁民歌、好来宝、潮尔史诗等传统艺术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融入群众生活。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推出一批小说、诗歌、歌曲等多元优秀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进一步扩大科左后旗文化影响力。
展望未来,科左后旗将继续深耕非遗保护与传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科左后旗文化繁荣发展谱写新篇。
来源 │精彩科左后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