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血糖控制不住,是不是药不够?”
“您是不是最近吃饭时间不规律?”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内分泌科门诊,张阿姨的问题让医生皱起了眉头。她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吃药多年,但最近血糖忽高忽低。原以为是药效出了问题,结果医生却发现,她的饮食模式才是罪魁祸首。
就在不久前,上海交大的一项临床研究揭示:糖尿病患者如果采用科学的“间歇性饮食”方式,血糖控制效果可能堪比药物治疗。
这项研究一出,立刻引发了大量关注。但“间歇性饮食”到底是什么?对糖尿病患者真的安全有效吗?是不是人人都适合?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话题说清楚。
![]()
一、什么是间歇性饮食?不是不吃饭!
很多人一听“间歇性饮食”,第一反应是“饿肚子”,甚至有人干脆不吃晚饭。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
所谓间歇性饮食(Intermittent Fasting),本质上是一种限制进食时间窗口的饮食方式,而不是减少摄入总量。最常见的模式是“16+8”法——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不吃东西,只喝水或不含热量的饮品。
重点是控制“吃饭的时间”,不是控制“吃多少”。这与传统的节食完全不同。
![]()
二、最新研究:间歇性饮食对糖尿病人有多神奇?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的一项临床研究,对15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饮食干预。其中一组采用“16+8”的间歇性饮食,另一组按照常规糖尿病饮食进行。
结果显示:
- 间歇性饮食组的HbA1c(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6%;
- 该组患者在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也出现了明显改善;
-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患者服药剂量有所减少,甚至有部分轻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暂时停药。
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该研究负责人王伟教授表示:“这项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证实了间歇性饮食的代谢效应,尤其适用于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人。”
![]()
三、为什么间歇性饮食能“降糖”?
我们吃饭后,血糖升高,身体分泌胰岛素把糖分运送到细胞中。如果我们吃得太频繁或过量,胰岛素就会一直“工作”,时间长了,细胞会“烦”它,变得不再响应胰岛素,这就叫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机制。
间歇性饮食通过延长空腹时间,让胰岛素“休息”一下,帮助身体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简单说就是:你少吃几顿饭,胰岛素不那么忙,身体反而更听话了。
此外,间歇性饮食还能激活一种叫SIRT1的代谢蛋白,有助于抗炎、改善脂肪代谢,进一步帮助控制血糖。
![]()
四、糖尿病人能随便尝试吗?当然不能!
虽然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但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适合间歇性饮食。
以下几类人群不建议自行尝试:
- 需要每天多次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的人;
- 合并心血管疾病、肾病、胃病等慢性病患者;
- 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或体重过低者;
- 有低血糖风险的人群,尤其是使用磺脲类药物者;
营养科副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若要尝试间歇性饮食,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盲目模仿网上方法。”
![]()
五、怎么吃才算“科学的间歇性饮食”?
如果你是适合人群,想尝试这种方法,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 从12+12开始,逐步过渡到16+8,不要一上来就“断食16小时”,容易引起低血糖。
- 别忽略营养均衡。进食时间内三餐正常吃,优先选择高纤维、低GI值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豆类、绿叶蔬菜。
- 控制总热量摄入。间歇性饮食不是“放开吃”,尤其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
- 监测血糖变化。一旦出现头晕、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要立刻终止并就医。
![]()
六、吃药和“间歇性饮食”能二选一吗?
不能。
间歇性饮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不是“替代药物”的方法。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饮食和运动只是“加分项”。
但如果长期坚持科学的饮食+运动方案,确实有可能减少药物剂量甚至逆转糖尿病前期,这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
![]()
七、不是“神操作”,是“慢功夫”
间歇性饮食不是“灵丹妙药”,更不应该成为“网红减肥法”的又一变种。对糖尿病人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坚持、监测、调整的过程。
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饮食节律,而不是靠“饿”来换短期指标的好看。
正如王伟教授所说:
“与其吃药吃到不安,不如吃饭吃得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