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于2025年3月投运,这座距离兰州市区70公里的“远端机场”枢纽效能显著提升。截至9月20日,半年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7万人次,同比增长5.39%,航线已覆盖96个城市、176条线路。与之配套启用的中川机场东站,凭借电梯直通候机大厅的“硬件优势”实现“零距离换乘”,累计到达旅客达156.69万人次,日均8562人,航空与铁路的客流联动效应初步显现。
![]()
然而,硬件升级的光环下,接驳服务的“软件短板”却愈发凸显。记者多方调查发现,无论是从机场返程市区,还是从市区前往机场,旅客均面临“出行梗阻”,让“千万客流”背后的便民期待大打折扣。
双向接驳遇冷:列车班次短缺与巴士服务缩水
10月17日,记者查询12306铁路时刻表发现,中川机场东站至兰州站(兰州西站)的下行城际列车仅9对,其中15:00至19:00航班密集时段,仅两趟列车可选。这种供需错配让城际列车这一“性价比之选”沦为“赌时间”的冒险——商务旅客李先生上月就因航班延误错过21:09的末班列车,最终花费200元打车返回市区;更有旅客因长时间候车,直接耽误了后续行程。
![]()
而从市区前往机场的“去程”体验同样糟糕。多位市民反映,下午时段前往中川机场的城际列车班次极少,根本无法满足出行需求。国庆期间,12306平台上前往中川机场的城际列车票更是频繁显示“售罄”,不少旅客被迫选择其他交通方式。
作为接驳补充的机场巴士,服务质量也出现明显下滑。今年8月优化调整前,机场巴士1号线高峰时段20分钟一班,而国庆前后起,发车间隔延长至30分钟,运力进一步收缩。更让旅客不满的是,当前机场巴士的行李箱存放区域“又脏又乱”,多位乘客表示自己的新行李箱被弄脏;同时,巴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欠佳,导致选择巴士出行的旅客越来越少。
![]()
资源浪费与枢纽痛点:70公里连接线的便民期待落空
值得关注的是,在旅客“一票难求”的同时,城际铁路资源却存在浪费。业内人士指出,中川机场东站日均发送旅客8562人的数据,已证明航空与铁路的客流联动潜力,但当前列车调度未能匹配这一需求,导致“有需求却无供给”的矛盾。
作为全国市区与机场距离最远的城市之一,兰州曾寄望通过“零距离换乘”解决70公里的接驳难题。如今T3航站楼已成为甘肃民航的新名片,但其配套的接驳服务却未能跟上千万客流的步伐——列车班次“梗阻”、巴士服务“缩水”,不仅让旅客出行体验打折,更制约了机场枢纽功能的进一步释放。
![]()
破局关键:建立“航班-列车”联动机制
“硬件已具备枢纽能级,软件衔接必须跟上。”业内专家明确指出,破解中川机场接驳困局的核心,在于建立“航班-列车”动态联动机制。目前T3投运后积累的客流数据,已为精准调度提供了基础,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
![]()
首先,铁路与机场应建立每日信息共享机制,提前交换次日航班计划,针对15:00至19:00等高峰时段实施动态时刻表,将城际列车间隔压缩至30分钟以内;
其次,根据航班延误情况灵活延后末班列车发车时间,或在客流高峰时段加开临时列车,避免旅客“赶不上车”;
最后,在航站楼和车站增设“空铁联运”信息屏,同步联动夜间大巴专线,构建多层次接驳网络,填补运力缺口。
![]()
从中川机场东站持续增长的客流中,不难看出旅客对便捷接驳的迫切期待。如今,唯有让城际列车真正跟上航班节奏,让巴士服务重回优质标准,才能让“零距离换乘”从硬件概念转化为旅客可感知的出行幸福感,让这条70公里的连接线,真正成为兰州航空枢纽与市区间的“便民纽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