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车南下”政策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香港与内地人员和车辆往来便利化意义重大。
![]()
本刊实习记者 李杨湄可 摄
一、政策背景与现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7月2日公布“粤车南下”政策方向。目前,“粤车南下”正处于稳步部署阶段。“粤车南下”是与“港车北上”的互惠安排。“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推出后深受香港市民欢迎,至今已有超过10万港车参与,大桥使用量屡创新高,今年5月双向车流量达45万车次,比实施前上升约170%。
在“粤车南下”方面,机管局转机停车场有1,800个泊车位且构建了预约系统,可吸引内地居民经香港国际机场转机。入境市区以每日100个预约名额开展,旨在测试系统和程序安排。
二、“港车北上”及“双牌车”口岸优化建议
“港车北上”在口岸通行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其经验可为“粤车南下”的口岸规划提供参考。但在谈“粤车南下”之前,“港车北上”及两地车牌车辆的安排其实还存在很多优化空间。
目前“港车北上”仅允许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可在无须取得常规配额下,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未来可考虑将更多深港之间公路口岸纳入“港车北上”口岸范围,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研究放开对沙头角口岸和文锦渡口岸的限制,让车辆有更多口岸通行选择。
同样,对于“双牌车”而言,亦应进一步跟内地就便利通关进行商讨。目前,粤港“双牌车”要用指定口岸出入境。举个例子,如果被编配到深圳湾口岸,即便想从香港出发去深圳东,也要先从深圳湾口岸进入深圳,再东西向横穿整个深圳才能去到深圳东。如果“双牌车”可以有更多口岸选择,避免车辆过度集中,亦可减轻深圳市内交通压力。
三、“粤车南下”的稳健推进策略
鉴于香港交通承载能力有限,“粤车南下”需稳步推进,采取“小步快走”的方式是务实的策略。由现时到今年十一月,粤、港政府会继续有序推展“粤车南下”的实施安排,包括管理办法、系统对接、工程建设、便利措施、口岸通关、监管措施、保险安排、宣传工作,以及全流程演练等。其中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一)口岸通行:有序开放,动态调适
“粤车南下”入境市区以每日100个预约名额开展,核心目标是验证通关系统稳定性、程序衔接流畅性及实际运行效果。在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将密切监测三大维度:一是口岸及周边道路交通的实时承载状态(如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关键节点通行效率);二是使用者适应情况(包括车主操作便捷度、预约流程反馈等);三是社会整体反应(如居民接受度、相关方建议)。唯有在确保各环节运作平稳、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才会循序渐进增加预约名额,最终实现“需求匹配、秩序井然”的动态平衡,从根本上保障香港本地交通的正常运行不受冲击。
(二)设施配套:前瞻布局,精准适配
为支撑“粤车南下”长期稳定实施,必须加快口岸周边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升级”。重点聚焦两类需求:其一,增量建设,如针对性增加口岸公共停车场泊位数量,结合未来车流量预测科学规划车位布局(区分短期停留、长期转乘等功能分区);其二,存量优化,升级现有通关设施的智慧化水平(如增设快速查验通道、电子车牌识别系统),同时完善配套服务(如加油、充电、维修等网站布局),确保硬件设施既能满足当前测试阶段的最低需求,又能为后续规模扩大预留充足冗余空间,真正实现“车到即用、高效流转”。
(三)保险保障:需求导向,便捷创新
保险业监管局将协调保险业界推出切合粤车车主出行需要的相关短期保险,以及提供便利他们投保和支付保费的方式。
(四)智慧管理:科技赋能,精准调控
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慧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交通流量,合理调配交通资源,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引导车辆合理出行。
(五)把握商机:精准对接,洞察需求
香港应以“粤车南下”为契机,主动挖掘并启动潜在商业机遇。一方面,聚焦跨境消费群体特征——内地车主多为家庭出游、商务差旅或短途休闲群体,其需求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口岸周边可增设粤语导览服务、特色餐饮集聚区(如粤式茶餐厅、老字号小吃),商圈推出“跨境车主专享折扣”(如停车费减免、购物满减);旅游景点规划“自驾友好路线”,配套充电桩、休息区等设施。另一方面,联动行业创新服务模式——酒店推出“车+房”套餐(含免费接送或车位预订),会展场馆提供自驾参会专属指引。通过精准匹配内地车主需求,将“过境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既提升车主体验,更推动零售、餐饮、文旅、会展等行业的协同发展,让“粤车南下”成为启动香港多元经济的新增长极。
四、长远展望:以跨境轨道交通为核心
“粤车南下”可更精准地服务于个性化、灵活性的出行需求,从长远看,跨境轨道交通作为环保、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更应得到大力发展,成为服务大湾区大多数居民和通勤者的集体运输骨干。轨道交通可与“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立体化跨境交通体系,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更畅通、区域融合更深入。
(一)两地轨道交通公交化
推动高铁往来粤港两地实现“即到即走、随到随乘”的公交化服务,通过优化票务系统、改革运营模式(如增设高峰时段列车班次、缩短发车间隔),大幅提升人员往来的便捷性与效率。
(二)洪水桥到前海铁路的延伸规划
前瞻性规划洪水桥至前海铁路等区域干线的南北双向延伸布局——向北联通深圳机场、东莞滨海湾新区、广州南沙自贸区等重大节点;向南衔接大屿山欣澳站,通过东涌线直达香港市区核心,并在欣澳站增设机场快线联络支线,实现“轨道+航空”的零换乘衔接,强化湾区内部城市群的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协同能力。
“粤车南下”将开启内地居民南下旅游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大湾区融合,并惠及香港的经济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粤车南下”政策一定能在保障香港交通承载力的前提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任 朱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