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即10月17日是巴金去世20周年,特发一篇文章纪念巴金。
![]()
如巴金所言:“鲁迅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鲁迅去世后,巴金除了纪念鲁迅外,更以身作则学习、传承了鲁迅精神,继承了鲁迅未竟的事业,如他自己在《怀念鲁迅先生》中所说:“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
第一个方面的传承是巴金像鲁迅一样关爱读者,尤其是甘做青年人的朋友、导师。
“作为鲁迅最忠实的学生,巴金不仅是文学青年的朋友和园丁,更是青年读者的知心朋友。巴金感激读者的友谊和信任,并把它当做鼓舞自己的源泉。他把心交给读者,读者也把心交给他。许多相识的和陌生的读者常常给他写信,把自己的苦恼、困难、要求、希望毫不隐瞒的告诉他……
![]()
像巴金这样与读者有如此广泛而紧密联系,在作品之外继续以自己的经验、学识和体会真挚地安慰和鼓舞读者的作家,还是不多的。热爱读者,关心读者,敞开心扉与读者交流,成为了巴金走上文学道路后贯穿一生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其中,像许广平和鲁迅一样,原本是读者的萧珊也因为仰慕巴金后来成了巴金夫人,巴金还像鲁迅一样作为编辑培养了不少后辈作家。
第二方面的传承体现为巴金对鲁迅反封建传统的继承。
“南京大学学者汪应果认为,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他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态通过文学形式揭示得最全面,将反封建的方法、道路寻找得最正确,并对中国的反封建的任务坚持得最持久的一位作家。他继承了鲁迅反封建的战斗传统。”
巴金对鲁迅反封建传统的继承体现在他早期的《家》《春》《秋》《憩园》》《寒夜》等代表作品中,也体现在他晚年《随想录》中的一些散文里。
如巴金在1979年4月18日发表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中写道:“今天还应当大反封建,今天还应当高举社会主义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前进。上一代没有完成的任务下一代一定能够完成”;
他在1984年3月21日发表的《买卖婚姻》中写道:“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反封建的传统到哪里去了?怎么到了今天封建传统还那么耀武扬威”;他在1986年3月5日发表的《衙内》中写道:“是的,要反封建主义,不管它穿什么样的新式服装”……
第三方面的传承体现在巴金像鲁迅一样勇于说真话。这在巴金晚年著作《随想录》体现得非常明显。
巴金一方面在提倡说真话,专门写了五篇文章“论讲真话”,认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另一方面则以身作则说真话,“以说真话为自己晚年奋斗的目标”。
的确,《随想录》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在说真话,这也是《随想录》产生巨大反响和赢得高度赞誉的主要原因所在。
![]()
“巴金的《随想录》的出现十分重要,因为它终结了新文学此前数十年的单面发展,使之重新接续了‘鲁迅文学’的深邃性,成为直面‘新文化后果’、探触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的‘现代性困境’的利器……而《随想录》也是旧时代作家进入新时期后留下的惟一一部重要的著作。”
第四方面的传承体现在巴金像鲁迅一样充满自省、忏悔精神,敢于“抉心自食”。
众所周知,鲁迅不仅对社会也对自己充满批判精神,巴金也是对自己尤其是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解剖、忏悔不已,进而推及到社会批判、文化批判。
这在《随想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类似内容在《随想录》中几乎是随处可见,无需一一列举。
“巴金创作有一个基本的手法,那就是通过自我揭露和自我批判通过以己推人的形式来达到对社会的深刻批判。”
也正因为由对自己的批判推及社会批判、文化批判,让巴金像鲁迅一样生命、作品有了深度、高度、亮度。他们自我批判、忏悔的内容也许会时过境迁,但其“赤子之心”永远像钻石般闪耀。
第五方面的传承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传承,即巴金像鲁迅一样本质上是个“战士”。
如巴金所言:“我写小说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的心,是为了发散我的热情,宣泄我的悲愤,是为了替那些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逼迫着做了牺牲的年轻人呼吁,叫冤。因为我不能给做别的有用的事情,因为我没有别的武器,我才拿起笔用它做武器,来攻击我的敌人。”
而且,巴金大多数时候都像“荷戟独彷徨”的鲁迅一样是有着自己独立精神世界、独立人格的“战士”,“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守住了”。
当然,巴金对鲁迅的这些传承不一定是刻意的,也不是始终的。1949年到1978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巴金也有过不少动摇、妥协。
巴金自己说过:“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别人‘高举’,我就‘紧跟’;别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即使我有疑惑,我有不满,我也把它们完全咽下。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钻进魔术箱变‘脱胎换骨’的戏法。”
但庆幸的是,巴金在晚年重新走在“追寻鲁迅的道路”上。
当然,巴金和鲁迅也有些不同,“鲁迅在社会理想方面持现实的战斗态度,他渴望与先锋性的社会思潮结成同盟,从他者的理想中寻求未来道路;而巴金很早就接受并研究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自以为是接受了先进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因此对于别的社会思潮更多的是持批判态度。”
另外,鲁迅“深”,巴金“浅”;鲁迅“冷”,巴金“热”;鲁迅“硬”,巴金“软”……“巴金与鲁迅的文风有着迥然的差异,一个是黑脸的张飞,将那丈八蛇矛耍得亢啷啷响。一个是粉面的青衣,水袖悠悠的,甩得银汉迢迢白云飞渡。”
总体而言,巴金不愧为鲁迅的学生、传人,不愧为“知识分子的良心”,他的好友曹禺甚至说巴金是20世纪的良心。
![]()
“可以看出,巴金这一生,特别是‘文革’后的晚年,始终坚守的,就是这样的鲁迅开创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巴金理所当然地成了鲁迅的精神传人之一,他是继鲁迅之后最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在 1980年代,人们把巴金视为‘知识分子的良心’,他是当之无愧的。”
总结、探究巴金和鲁迅的关系,尤其是巴金对鲁迅的传承,既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依旧需要巴金、鲁迅这样的“知识分子的良心”、“人民作家”,依旧需要说真话需要呐喊。
(本文转自拙作《鲁迅的朋友圈:鲁迅与现代英俊》,有删节)
涛哥俺的新书《鲁迅的朋友圈:鲁迅与现代英俊》近日出版,全面系统深入地书写了鲁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重点探究了鲁迅对其影响,认为鲁迅及鲁门弟子才是上世纪最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本书历时十年完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文史融合雅俗共赏,兼具可读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众多名家推荐,请大家多多指教:
最新热文推荐: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