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法治日报
快调快结 “一站式”合力破僵局
“检察官同志,高铁建设要征用我家自留山,可邻居老理说地界不对,补偿款该归他!”今年4月,蕉岭县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内,文福镇村民清叔攥着一本泛黄卷边的林权证颤抖地说。
梅州检察机关依托综治中心“多元调解”平台,打通“一站式”服务通道,以高效响应解群众燃眉之急,让公平正义不迟到、不缺席。
承办检察官接过这本1983年核发的林权证,一眼便发现症结——“四址”栏仅标注“东至某山、西至某岭”,无具体坐标、无明显标志物。高铁征地公告的张贴,让这本“模糊林权证”成了祖辈相邻而居两家人的矛盾导火索。
“你看山上那土坑,是我爸当年挖的地界!”“那片毛竹是我爷爷种的,不是我的地能让他种几十年?”此前镇政府组织的三次调解中,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补偿款发放搁置,高铁项目前期推进也受到影响。
“高铁项目关乎民生发展,不能等;邻里情谊延续几代,不能断。”承办检察官当即联系镇综治中心,次日清晨便联合综治干部、村民代表赶赴现场调解。
眼看双方刚到林地就争执再起,检察官迅速采取“背靠背”沟通:对清叔,摆事实讲法律,点明“划界村干部已过世无旁证,打官司证据不足”;对老理,从情理入手,劝导“打官司耗时耗力,赢了官司丢了情分,得不偿失”。
近3小时不间断疏导后,两人情绪渐平。针对双方在补偿款分成上的分歧,检察官拿出征地红线图与无人机航拍的林地现状,结合实际种植面积提出“四六分”的方案,又劝道:“都是乡里乡亲,少争点补偿,多留份情谊,以后互相帮衬比啥都强。”
最终,两人握手达成一致,这场僵持半年的纠纷,在“检察+综治”合力下,当天便成功化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