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 I 渝码科技
为了“薄”牺牲体验?三星Edge系列折戟,S26+王者归来
曾几何时,三星雄心勃勃,意图效仿苹果,以“超薄”作为差异化突破口,用全新的Galaxy S25 Edge向市场证明其设计野心。
然而,市场用冰冷的销量数据,给这场豪赌画上了一个句号。
近日,据多方消息证实,由于 Galaxy S25 Edge 销量远低于预期,三星已决定放弃下一代Galaxy S26 Edge的发布计划。
意味着,曾被传将取代 Plus 机型的“Edge”系列,或将就此成为历史。
而被“雪藏”的Galaxy S26+则宣布“复活”,三星Galaxy S26系列将重新回归“S26(标准版)、S26+、S26 Ultra”的经典三旗舰布局。
![]()
一场豪赌的失败:S25 Edge为何“水土不服”?
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S25系列的销量中,Ultra版本以1218万台的销量一骑绝尘,标准版S25也卖出了828万台,S25+贡献了505万台。
而被寄予厚望的S25 Edge,销量却仅有131万台,甚至不及Plus版本的零头。
问题出在哪?核心在于“为了薄而薄”的产品逻辑,严重牺牲了用户的核心体验。
续航方面是其致命短板
为了将机身厚度压缩至5.8mm,S25 Edge的电池容量被“腰斩”至3900mAh。
与之对比,标准版S25的续航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更薄的Edge了。
有用户调侃:“这手机是专为想戒手机的人准备的。”其续航表现甚至与电池更小(3149mAh)的iPhone Air打成平手,这在安卓阵营堪称“灾难”。
影像与配置的妥协, 在极致轻薄的机身内,硬件堆料必然受限。
S25 Edge在影像系统、散热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协,使其在与同门Ultra的对比中毫无优势。
定价方面则呈现尴尬局面,7999元的起售价,与S25+和S25 Ultra重叠,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体验更全面、配置更均衡的后者。
![]()
回归理性:三星的“纠错”与未来
S25 Edge的折戟,让三星意识到,脱离用户核心需求的“伪创新”终将被市场抛弃。
手机不是单纯的工艺品,用户要的是“薄且好用”,而不是一个“脆弱的花瓶”。
因此,三星果断叫停了S26 Edge项目,重新将资源投入到更受市场欢迎的Plus机型上。
这不仅是对市场的妥协,更是对产品策略的及时纠偏。
回归“标准版、Plus版、Ultra版”的三段式产品线,意味着三星将重新聚焦于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成熟、更均衡的选择,而不是冒险押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细分市场。
![]()
总而言之,S25 Edge的失败,给所有手机厂商都上了一课:极致的轻薄,不应以牺牲核心体验为代价。
在续航、性能、影像已成为用户刚需的今天,任何单方面的极端追求都可能适得其反。
三星的“纠错”,或许会让其在创新上显得保守,但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件好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