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可是留下了不少名言。每一句,都能让后人受益匪浅。
但是仔细阅读后,大家发现孔子还有一句话是说老人的,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中,能提到老人大多数都伴随着不好的印象。
比如碰瓷的是老人,讹人的还是老人,公交车上强迫年轻人让座的还是老人。
为此很多人对老年人都有怨气,认为他们是坏的代名词,这也不能看出,现代人对老人有着多么大的埋怨。
在看孔子说的这句话,顿时不少人都认为,看来还是孔子看的透彻,果然老人就是坏人。
这句话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孔子的这句话已经被后人曲解了,已经和原本不一样了。
说到这句话,就要提起能让孔子有感而发的人。这个人是孔子的好朋友,还是那种年少相识的好朋友。
但是这个人和孔子截然相反,从年少的时候,就不懂得规矩,也没有礼貌。
为此这个人遭受过不少次孔子的劝说,但是这个好朋友根本不知道悔改,但孔子后来就离开家乡了。
自此两个人的感情告一段落,不过孔子后来的发展大家也是了解的,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变成了伟大的教育家。
从青春步入年迈,孔子越来越注重礼仪,同时为了教导自己的学生,孔子也非常注重这一方面。
这一天孔子正在给学生讲学,结果有一个人走到孔子旁边,随后直接叉开腿坐下来。
学生们肯定是被这种行为惊呆了,因为这种坐姿可是非常不礼貌的。当初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以后,也是用这种做法抗议皇帝。
所以当学生们看到这个人的行为后,都认为这是在挑衅孔子。
当然了,那句话也是在这种情况脱口而出的。虽然说孔子是在教训他,但是意思和现在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这个朋友从年少的时候就不懂得礼貌,年迈以后依旧如此。
所以孔子的意思是,从小到大都是这种行为,如今年迈了,越来越像一个老贼了。
既然这个朋友如此不好,为什么孔子还愿意和他当朋友呢?
除了年少的情谊以外,孔子还能看到出来老朋友的善良。
虽然说在行为举止上没有礼貌,但是如果一个人连善良都不具备,那么孔子肯定会唾弃他的。
其实孔子从小就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也导致大家不愿意和孔子玩,当时也只有这个老朋友和孔子交好。
后来这个老朋友的母亲生病,他可是衣不解带的一直照顾着,直到母亲去世。
所以当了解这段历史以后就会发现,人们阉割了太多名言,这也导致很多名言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就是孔子口中的孝顺,按照汉朝以后的发展,孝顺逐渐变味了。
只要忤逆家长,那么就是不孝顺。可是孔子是怎么理解孝顺的呢?
很简单,就是减少父母的担忧。毕竟天下父母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为孩子操心。所以想要孩子孝顺,就要想办法让父母少操心。
对于父母做错事,也主张让孩子委婉的提出来,并不是一味的顺从。
对于老人,孔子也有另外一种看法。比如之前中国就兴起一种葬礼,就是把老人活活的封在坟墓中。
因为很多当权者认为,老人没有什么用,所以每当他们多吃一口饭以后,就要给坟墓多添一块砖。
然而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却认为老人有着过人的智慧。
因为老人见多识广,他最起码经历过很多事情,光着一点肯定能比年轻人强。
所以孔子才认为,老人等到一定岁数,见识到一定的事情以后,说不定智慧也随着增强。
所以说能有这种感悟的孔子,肯定不会直接抨击老年人的。能让孔子说出这种话,也是为了告诫众人。
年少的时候就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到年纪大了以后,也不能松懈。
毕竟自己的一言一行,小一辈的人都看在眼里,说不定他们还会学过去。
都说坏人变老了,其实在某些程度上,这句话也是适合的。
毕竟这些坏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约束过自己的行为,这也导致他们年纪大了以后,依旧是我行我素。
他们也不在乎道德约束,只想着如何让自己开心,所以现在很多老人做出太多离谱的事情。
为此通过孔子,我们也能知道,无论何时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便年迈,也应该给年轻人树立榜样,而不是我行我素。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