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造力培育法》是一部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及家长,系统阐述“创造力可教、可练、必练”的通俗教育读物。
全书以“万众创新”时代亟需大批原创人才为背景,用华为研发、日本诺奖井喷等案例佐证“创造力=国家核心竞争力”;随后依次拆解大自然、兴趣、阅读、信息素养、宽容与闲暇等九大“创造力能源”,示范如何把课堂变成研究场、把作业变成微课题;继而给出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一整套“科研方法工具箱”,并推介创客教育、翻转课堂、小微学校等全球最新教学形态,呼应乔布斯之问——“IT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为何独独对学校教育影响甚微?”。
在【重新认识“教育”“学习”】这一章节中,作者梳理了当下中式课堂“标准答案—高密度训练—唯分数评价”的流水线逻辑,指出其本质是一台高效“复印机”:学生越努力复印,自主性、想象力与创造力便被抹杀得越彻底;借此呼吁把“学习”重新定义为“研究”,把“考生”还原成“探究者”,真正实现从“复印时代”到“创想时代”的范式跃迁。
作者是深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刘伟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睿。
![]()
《青少年创造力培育法》第五篇
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批判性思维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 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马克思
拥有持续创造力的前提是具有创新思维,只有头脑里先想到,才可能做到。当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培育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是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批判性思维等。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激发集体创意的好方法,在解决问题、科研开发、创客活动、会议讨论等活动中,都经常用到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一般用在小组集体思考的场合。
首先小组将要解决的问题写下来,问题越明确、越具体越好。比如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设计或改进画角度的工具”。
每组选一位组长,最好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有比较好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
每组选一位记录员,用多个彩笔和一张较大的白纸,记下所有人提出的创意。每位组员准备一张白纸、铅笔和橡皮擦。
头脑风暴法的具体步骤是:
◎发散思维。要求小组成员就待解决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每位成员都提出自己的创意解决方案,尽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方案不论是否相似,是否荒谬怪诞,不做任何限制,越多越好,只追求数量。记录员将所有创意解决方案都记录下来,组员尽量画出自己的创意产品草图。
在发散思维时,每位组员不做任何否定、评判、结论,即必须推迟判断。讨论时,一次只有一个人简洁地发言,尽量用画草图等视觉形象表达创意解决方案,但同时要大声说出来。组长要追问、鼓励每位组员提出创意方案,并控制好,使每位组员尽量不要走题。
◎聚焦。小组成员从所有创意解决方案中,举手表决选择哪个创意解决方案。
◎聚焦。小组成员从所有创意解决方案中,举手表决选择哪个创意解决方案。
总之,头脑风暴法的原则是——注重数量、推迟判断、自由发挥、大声说出来、鼓励奇思妙想、不否定和评价、充分交流、最后表决聚焦、讨论完善。
只要实际地参与几次头脑风暴,就可以很快掌握上述原则,并习惯于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使头脑思路清晰的重要工具。要想使大脑最有效地接收、整合、分类、理解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必须尽量以易于“插入”的方式进行组织,即 按从中心发散的分叉和随时可插入的方式组织起来,而不是传统的线性结构。下面是两个思维导图案例。
◎自我介绍思维导图。
![]()
◎高中电流和电路思维导图
![]()
不难发现,上述两个思维导图有如下特征:
(1)主要内容放在中心位置。
(2)每个内容的重要程度清晰地标出,越重要的内容离中心越近。
(3)关键词语之间的联系极易辨认。
(4)脉络和体系清晰,使记忆与复习更快捷。
(5)新信息的插入很方便,且不会引起混乱。
(6)尽量用图像来表达,每幅图的制作各有特色,便于记忆。
(7)末端的开放式结构使大脑能方便地进行新的链接。画思维导图的一般原则是:
(1)尽量在中心画一幅彩图,彩图更能激发创意和强化记忆。
(2)尽量用图像贯穿始终。
(3)尽量用正规标准的字体写文字,便于清晰阅读。
(4)词语要写在线上,每条线都要和其他线相连。
(5)多用单个的词,尽量一条线上用一个词。
(6)尽量多用各种颜色。
(7)画思维导图时,大脑尽量保持放松和自由,不去想“是否应当包括在思维导图中”等问题,不要太介意顺序与组织,
读者可以邀集几位朋友以《我渴望的发明》为中心,画一张思维导图,然后交流制作心得后,推选一位成员向大家展示并解释自己的思维导图,大家提出改进意见。
读者还可以回家向家人介绍思维导图,并指导家人都画一张自我介绍的思维 导图。
只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画思维导图,慢慢习惯以后,思路就变得清晰有条理起来,接收、分类、整理、综合、记忆、复习都会变得更加容易,思维会变得清晰、有条理,思维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也为重新组合、创新信息奠定了基础。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涉及思维、学习、记忆、计划、创客、研发等各种活动中。手机中可以下载一个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很方便地随时画出思维导图。如果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思维导图,并形成习惯,会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也能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下面是思维导图课程的思维导图:
![]()
批判性思维
当今许多中国人都受到过电信诈骗,有些人还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判断信 息的真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成为当务之急。而批判性思维就是一套教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方法,更是培育创造力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大致相近的共识,即在有充分、准确根据的基础上,独立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清晰的推理、判断、决策。
可见,批判性思维是一套理性科学的系统思维方法。
一提到“批判”,许多人就误解为只是批判别人,其实批判性思维更强调批判自己,尤其是批判自己的思维定式。批判性思维不但要对他人和前人的观点、理论、方法、推理过程进行质疑、分析,更要对自己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观点进行怀疑和反思,这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又最难的核心。许多人缺乏创造性,重要原因就是头脑里积淀了大量成见,形成了陈旧错误的思维定式,批判性思维就要对这些思维陋习进行分析、清理,并转化为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确定哪些信息可信、哪位专家的理论和观点可信,应当接受哪个结论、反对哪个结论、哪个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是每个人经常遇到的难题。遇到这些难题,就要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来判断和决策。
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是:遇到任何信息、观点、结论,首先质疑,不轻易接受;然后努力提出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搜集充分可靠的证据,并解释、分析、评价证据,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尽量形成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观点。
由于人有顽固的思维定式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各种未经反思的观念,培养出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并不容易,必须参加系统的专门培训,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和使用,才可能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中外许多专家学者比较过中西智慧,发现西方的智慧特征是:把思维工具作为发明的发明来不断打造,重视处理人和物的关系,把发现和发明创造的科学方法作为智慧,代表人物是培根和笛卡儿。而中国的智慧特征是:重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讲究谋略,代表人物是诸葛亮。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指出:“西方科学基于因果律,中国思维重视机会率。因果律注重逻辑推理,穷究事物的本质,机会率注重时机和变化。”科学研究重证据和推理,能够根据规律预测,从因推出果,而谋略重对抗和博弈。
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思维的基础。
中国传统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都是以文学和伦理道德为中心的重情的文化,极为缺乏科学理性思维的熏陶,女性更为明显,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缺乏批判性思维也是中国学生被动学习、容易厌学、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
2012年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中,中国高中生只有7%能达到1800分的及格线,美国专家分析后,认为原因是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的一些研究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世界名牌大学各学科的核心目标都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职场表现来看,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毕业生适应面最广、薪水最高、最有持续的创造力、最受高新科技企业欢迎。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思维远比知识重要。日本战略家大前研一指出:新经济需要为无解问题找出正确导向的逻辑思考方法。而批判性思维就是这种逻辑思考方法,思维一通百通。因此,努力培育批判性思维,是每个人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培育创造力的必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