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4日,我院将迎来190周年华诞。为献礼院庆,“先行190”院庆系列推送正式上线!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我院联合南方日报推出“健康广东”科普直播间,特别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梁瑞韵教授,以“流感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为主题开讲,为大家详细拆解流感的辨别要点与科学预防方法,帮大家避开健康误区,筑牢健康防线。
错把流感当感冒?小不适可能拖出大风险
“就是普通感冒,扛几天就好了,不用去医院。” 在门诊接诊时,梁瑞韵教授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很多人出现发烧、咳嗽症状,第一反应就是“小毛病,硬扛就行”,却不知这背后可能藏着流感的隐患。
梁瑞韵教授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某天突然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他没当回事,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点感冒药就继续加班赶工。可没想到3天后,症状突然加重—— 不仅高烧不退,还出现了呼吸急促、胸口发闷的情况。他赶紧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流感并发病毒性肺炎,肺部甚至出现了“白肺”表现。后续,他不仅需要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氧疗,即便康复后,也得长期监测肺功能,避免留下后遗症。
梁瑞韵教授特别强调,“高热伴全身酸痛” 是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的核心标志。流感发作时,往往会突然出现 39-40℃的高热,还会伴随明显的乏力、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相比之下,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反而比较轻微;而普通感冒多是低热,主要症状集中在呼吸道,比如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全身不适感较轻。正是这种“把流感当感冒”的认知误区,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尤其是儿童、老人这类免疫力较弱的高危人群,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健康。
疫苗+防护双管齐下,科学应对流感
那么,该如何科学预防流感,降低感染风险呢?梁瑞韵教授给出了明确建议。
首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她建议,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最好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接种应尽量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因为接种后,身体需要2-4周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抗体,提前接种方能更好地应对流感高发季节。
其次,日常防护不可松懈。梁瑞韵教授提醒,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做好呼吸道防护;平时要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家里或办公场所,每天也要开窗通风 2 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另外,如果不小心与流感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且本身属于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建议在接触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面对发烧、咳嗽等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只有早分辨、早预防、早应对,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流感对健康的影响,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专家简介
![]()
梁瑞韵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及胸膜疾病等呼吸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
社会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肺癌与间质病工作组成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慢阻肺学会成员、广东省预防呼吸专委会委员。
学术成就: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出诊安排:北院区(周二上午、周四上午),特诊中心(周五下午)。

共同策划: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办公室、南方日报
责编:黄睿、房诗婷、曹文杰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