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乐都洪水镇
白菜喜获丰收 铺就致富路
“今年全村320人齐心协力,560亩地中有一半都种上了鲁研2号和鲁信69这两个优质品种!”青海省海东市洪水镇下王家村书记王应和指着连片的“绿海”介绍道。
深秋时节,洪水镇下王家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近日来,下王家村农户忙碌在自家的白菜地里,采收、装袋、搬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小三轮车的马达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共同绘就出一幅生动的“秋收画卷”。
王应和指着连片的“绿海”介绍,“这两个品种不仅种植成本低,平均亩产更能达到15000斤,是名副其实的‘增收利器’”。
种植户王宝恩是村里种植白菜的老把式,今年他家的7亩白菜喜获丰收。他既欣慰又略带忧虑:“今年白菜的品相、产量都比往年好。”话音刚落,他便转身招呼采摘工:“采购老板要的2000斤得抓紧装车,可不能耽误交货!”
尽管白菜价格有所波动,但王宝恩坚持十几年的“轮作模式”为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头茬种土豆,二茬种白菜,土地全年不闲置,还能改善土壤、减少病虫害。”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按这个法子,一亩地一年能有5000块左右的收入。”
据了解,下王家村的丰收图景,是洪水镇特色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为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洪水镇党委、政府将白菜产业纳入全镇农业发展规划,目前全镇白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左右。通过大力推广“土豆+白菜”等轮作模式,借鉴“一地多收”先进经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白菜田成为村民的“致富田”。
针对农产品“丰产不丰收”难题,洪水镇党委、政府主动搭建桥梁。依托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单位资源开展消费帮扶,同时对接区融媒体中心,通过专题报道、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宣传白菜品质与产业成效,既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更畅通了销售渠道,让丰收的喜悦真正装进村民口袋。(乐都区委宣传部 裴慧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