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的空气里,似乎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与期待。
10月12日,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预告,暗示空军将迎来新伙伴。
仅仅三天后,10月15日,现任国防部长沙夫里更是给出了明确的信号,配图几乎毫不掩饰地指向了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
![]()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国际军火市场炸开了锅。
要知道,就在2022年,印尼才与法国达索公司签下了一份总价高达81亿美元的合同,计划采购42架顶着“欧洲之光”名头的阵风战斗机。
如今,这笔天价大单言犹在耳,雅加达却似乎已经心有所属,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
一本难念的财政经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防采购首先要算一笔经济账,印尼也不例外。
翻开印尼今年的国防预算,总额是124亿美元。而那42架“阵风”战斗机的合同,价格就高达81亿美元,这笔开销几乎要吞掉年度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二。
![]()
更要命的是,这81亿美元仅仅是购买飞机的“裸机”价格。
配套的武器弹药、后勤保障、飞行员培训……每一项都是需要另外掏钱的无底洞。法国人还提出了一个相当苛刻的条件,要求印尼先支付高达18%的预付款。
这对于一个正在艰难维持着美制F-16、俄制苏霍伊以及韩-印尼合作的KF-21等多套庞杂装备体系的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
再增加一套昂贵且自成体系的法式装备,后勤部门的噩梦简直不敢想象。
相比之下,中方提出的方案则显得诚意满满。据估算,一套包含歼-10CE战斗机、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乃至“丝路眼”预警机的“体系化”打包方案,总价可能还不到40亿美元。
一架歼-10CE的单价,甚至被认为低于4000万美元。
![]()
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题。国家账本的“地心引力”最终战胜了对欧洲名牌的向往。
印尼国会最终以9票对2票的压倒性结果,正式冻结了采购“阵风”的预算。
这一投票,不仅是财政压力的体现,更是印尼国内形成的政治共识,它为整个事件的转向踩下了最关键的一脚油门。
![]()
克什米尔上空的回响
如果说预算是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那么一场远在克什米尔上空的真实空战,则成为了彻底改变印尼空军认知的“终极裁判”。
这场被称为“5·7空战”的对抗,主角正是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10CE和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
![]()
尽管具体战况扑朔迷离,但流传出的信息却对印尼军方高层产生了巨大冲击。
有说法称,巴方的歼-10CE凭借其先进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和与歼-20同源的航电系统,成功压制甚至击落了印度的“阵风”。
![]()
更具说服力的是,这些战果并非空穴来风,据说有当时在场的印度苏-30MKI战机的雷达录像作为佐证。
这些冰冷的战场数据,远比任何航展上的花哨表演和军火商天花乱坠的宣传都更有分量。它打破了西方装备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光环效应”。
![]()
现实的交付能力,则是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法国达索公司目前积压的“阵风”订单超过230架,印尼的交付排期被推迟到了2026年之后。
而另一边,据传闻,首批12套歼-10CE的组件,已经由中远集团的货轮装运,预计11月初就将抵达印尼的泗水港。
![]()
一个是遥遥无期的等待,一个是触手可及的战力。
对于迫切需要提升国防实力的印尼而言,选择谁,不言而喻。
更何况,歼-10CE的后勤优势也显而易见,依托巴基斯坦已经建立的亚太维修中心,备件7天内就能送达,而“阵风”的零件则需要从法国本土长途跋涉,周期长达两周。
![]()
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印尼的这次选择,绝非只看眼前的短视之举,它更像是一盘深思熟虑的战略棋局,为的是国家未来20年的空中力量发展和国防自主权。
表面上看,这是在向法国施压。
达索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3.7%,市值蒸发约12亿欧元,法国人也赶紧提出了提供信贷、技术转让和在印尼本土组装30架飞机的新条件。
![]()
这无疑是雅加达希望看到的“敲打”效果。但更深层次的考量,是为了“解套”。
印尼不希望在最关键的国防领域被任何一个单一的供应方,尤其是西方国家深度捆绑,从而失去战略灵活性。
他们需要采购来源的多元化。
![]()
而中方方案中,最诱人的一点,是它提供了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歼-10CE的双座型号,其航电系统可以模拟第五代隐形战机歼-35的座舱,为飞行员的升级训练铺平了道路。
这意味着,印尼未来可以绕开美国严苛的技术壁垒,拥有一条独立获取和构建隐形作战能力的可靠路径。
![]()
放眼周边,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已经装备了F-35A隐形战机,区域军事平衡正在被打破。
印尼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可靠的五代机获取渠道,这是维持地区力量均势的必然要求。
中国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一整套包含指挥、预警、攻击和后勤在内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完整作战体系。
这种模式,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建立自主国防工业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
结语
从高调牵手法国“阵风”,到如今几乎公开拥抱中国“歼龙”,印尼的这次战略转向,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务实与远见。
它不再沉迷于装备的“品牌光环”,而是将有限的国防预算、真实的战场效能和长远的国家战略放在了首位。
这是一次预算、战绩和战略远见三重逻辑叠加下的必然选择,是一次从“秀肌肉”到“重战力”的成熟蜕变。
![]()
这一事件的影响,已经开始在区域内发酵。
据说,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因此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军购方案。
![]()
更宏观地看,这或许预示着全球军贸格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长期由西方垄断的高端武器市场,正被来自东方的力量悄然改写。
像印尼这样的国家,正用自己理性的选择,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未来,投下关键一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