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近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胸外科团队在张潍教授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合并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及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了一例高难度的正中开胸纵隔巨大肿瘤扩大切除术,完整切除了侵犯心包及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直径达7公分的肿瘤,为患者解除了生命威胁。
![]()
咳嗽不止 意外揪出“定时炸弹”
患者王先生(化名)长期饱受反复咳嗽的困扰。入院前,他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在一家医院治疗,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却在CT检查时发现了令人揪心的结果——纵隔内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肿物。
纵隔,作为两侧肺之间重要的“生命通道”,胸腺、心脏、大血管、肺门等重要器官都位于此区域。这里的肿瘤,如同埋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压迫心肺,危及生命。为求进一步诊治,王先生慕名找到了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胸外科张潍教授。
![]()
病情复杂 手术挑战重重
入院后,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王先生的情况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他不仅患有严重的慢阻肺,还出现了呼吸衰竭的迹象,这意味着他的肺功能储备极差,难以承受常规胸外科手术的创伤和麻醉风险。
同时,巨大的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手术剥离如同“雷区排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成了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但不手术,肿瘤将继续生长,压迫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初步评估王先生的情况后,张潍教授认为,若能采用创伤更小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将是理想选择。然而,从影像学结果考虑,王先生体内的肿瘤可能已经侵及了重要血管,肿瘤能否安全地通过微创切除唯有在术中才能最终明确。
![]()
多学科协作 量身定制“作战方案”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该院胸外科立即启动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由胸外科牵头,联合呼吸与慢病及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专家进行会诊。
张艰院长带领呼吸内科专家团队反复评估、深入讨论,积极改善王先生的肺功能,并指导他进行肺康复训练,全力为手术争取最大的安全空间。
手术当日,胸外科团队按计划先行胸腔镜探查。当镜头深入纵隔禁区时,严峻的真相浮现:肿瘤已侵犯心包及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等重要大血管,粘连紧密,分离过程中极易引发致命性大出血。在胸腔镜下强行切除,风险极高!
张潍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果断决策:立即中止胸腔镜手术,转为传统的“正中开胸”路径。虽然切口更大,但能为手术提供最充分的暴露和最安全的操作空间,是实现肿瘤完整切除、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唯一选择。
迎难而上 成功根除病灶
手术团队迅速调整方案,沿胸骨正中切开,打开了通往纵隔的“最直接通道”。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张潍教授小心翼翼地剥离被肿瘤侵犯的心包,并仔细地将肿瘤从脆弱而关键的大血管壁上完整分离下来,最终成功施行了“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将直径约7公分的肿瘤及其侵犯组织彻底切除。
胡胜主任带领的麻醉科团队全程为肺功能极差的王先生提供了坚实的生命支持。术后病理确诊为“胸腺瘤”。
王先生在胸外科医师和重症监护室的精心监护下平稳康复,目前已顺利出院。回想惊心动魄的手术历程,患者及家属对张潍教授精湛的医术表达了极高的赞赏。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胸外科团队的高超技术水平,也彰显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复杂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专家介绍
![]()
张潍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市人民医院胸科病院副院长,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中国装备协会腔镜与微创协会委员,中国胸壁联盟陕西省分会特约专家,陕西省医师职称评审专家,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陕西省肿瘤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危重协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微创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射频消融专委会常委。
专业擅长:
从事肺癌,肺小结节,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乳腺癌,食管裂孔疝,食管平滑肌瘤,气胸,多发肋骨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和临床研究。在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