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价值5万黄连被毁仅赔一千多元 西岭雪山野生动物“肇事”理赔何以解局?|封面深镜

0
分享至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杨芮雯

“赔得少,不值得折腾。”“没有智能手机,报不了。”“怕麻烦别人,干脆自己认栽。”“我们这没信号,想报也报不成。”这是成都大邑西岭雪山附近村民提到“野生动物肇事责任保险”申报时的回应。

从2021年起,四川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的20个县(市、区)推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实现全域覆盖。官方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间,四川片区累计投保983.08万元,赔付811.24万元,14136起报案受理率达到100%,补偿成效显著。

然而,近日记者在走访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区域时却发现,尽管村民普遍认同“有保险比没有好”,在实际操作中,因流程复杂、理赔金额偏低、年纪大不能操作智能手机等现实障碍,不少人仍选择“算了”或“认栽”,甚至从未申请过理赔。



飞水村村民在看告示牌,其中有“投喂野生动物有增加人兽冲突风险”的内容。

生态好了,动物多了,保险来了

大邑县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西岭雪山—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四位一体的生态核心区。这里分布着13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森林覆盖率达56.31%。

驱车抵达大邑后,记者首先来到林草大邑管护总站。工作人员袁老师(化名)介绍,成都片区自2021年7月起在全省率先购买野生动物肇事责任保险,覆盖大邑、都江堰、崇州等地。

“生态变好,最直观的就是动物变多了。”袁老师称,“动物频繁下山,一是因为村民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它们不怕人了;二是种群数量增长后,活动范围自然扩大。”

野猪、猴子、黑熊、松鼠、果子狸是常见的“肇事者”,它们啃庄稼、毁药材。此外,村民偶尔还会遭遇毒蛇。“有保险确实是进步,过去人员受伤、财产受损都是没有赔付的。”袁老师表示,2021年以来,大邑共处理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赔偿370多起,总金额近100万元,其数据为成都片区最高。

记者查询官方数据,2021至2023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累计赔付811.24万元,14136起报案全部受理,补偿机制运行平稳。

“赔那点钱,不够折腾的”

尽管保险落地5年后“成效颇丰”,但记者走访时发现,保险覆盖率虽高,村民的获得感却“不高”——这,是为何?

据悉,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区域涵盖15个村庄,其中飞水村有约98%的土地都位于公园范围内,人兽冲突尤为频繁。记者10月9日走访云华村、飞水村发现,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四季豆等作物,以及黄连、重楼等经济药材。云华村八组靠近村口,动物多以“单只”出没;深山区域则常见“群体作战”,破坏规模更大。


被猴子糟蹋的玉米地

“你看这一片苞谷,全是猴子掰断的。”住在八组的王大姐指着自家玉米地说。她种了50亩庄稼和药材,去年野猪拱坏了2分地的重楼,损失数万元。问及保险理赔,她坦言“积极性不高”——丈夫报过一次,金额已记不清,她自己则因“太麻烦”从未深入了解。


村民种植的药材

类似情况不在少数。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受损村民,多数人未曾申报保险,理由高度一致:“流程太繁琐”或“赔得少,不值得折腾”。


赔偿协议。

前些日子,云华村李大爷3桶蜂蜜被盗,获赔540元。他说道:“市场价一桶800元,赔款只是杯水车薪。”而飞水村72岁的代阿姨此前曾有接近一亩地的黄连被野猪破坏,仅获赔1450元,她估算,在正常年景,售卖黄连的收入应在5万元以上。“这是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点赔偿连人工成本都不够。”


村民在蜂箱旁拉起警戒线。

云华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赵女士(化名)透露,今年以来该村已上报60多起案件,最大一笔为5亩魔芋受损,赔款1560元。“多数村民认可理赔服务,但也有人前来反映问题,比如,山蒜等作物因难以区分野生或人工种植,未列入理赔清单,无法获赔。”

“没有手机,没有信号,不愿欠人情”

除了“赔得少”,“报保险难”是另一大痛点,对老年群体而言尤其突出。

飞水村尽管地处西岭雪山旅游带,但因不在主干线,其经济发展仍以农业为主。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多是老人与儿童。保险理赔时,需提交带经纬度、时间等水印的现场照片、视频,而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的老人,只能求助村队长。


带经纬度、时间等水印的现场照片

但这种帮助并不稳定。若长时间找不到负责人,不少老人会因“怕麻烦人”“怕欠人情”的心态放弃索赔。赵女士坦言,部分老人住在偏远山区,队长一个月才能上门一次,材料收集不及时的事常有发生。

村民还反映,保险公司基本不实地查勘,定损仅依赖上传的照片。“核查成本太高,不可能每起都来。”赵女士说。这也导致云华村二组等无信号覆盖、老人集中的区域,几乎与理赔“无缘”。

代阿姨就曾因流程问题吃亏。保险公司要求“事发即拍照”,但她家地远,发现玉米受损时为时已晚。“赔多少全由保险公司定,我们不懂。麻烦村队长又欠人情,想想就算了。”

尽管如此,她仍希望保险能赔偿多一点。“现在的赔偿金额聊胜于无”,她期待金额更贴近市场价,流程能更简单些。


地方政府竖起警示牌

保险落地为何仍难“保险”?

承保公司:是补偿损失,不是报多少赔多少

记者了解到,成都地区的野生动物肇事险通过政府采购确定承保方,保险公司每年可能更换,但政府设定的标准保持一致。

公开资料显示,保险范围涵盖人员伤亡、牲畜家禽损失、农作物及林木损毁。例如,50公斤以上羊最高赔800元(市价约1600元),玉米每亩最高赔810元,重楼每亩最高12000元。财产类如32寸以下电视机最高补偿512元。

“赔的钱不够买新的,但总比没有强。”西岭雪山前山一家民宿老板娘说,她的电视多次被野猴损坏,补偿始终低于实际损失。

承保公司工作人员苟女士(化名)回应,四年来已多次组织村干部培训,老年人可由村里或管护站协助申请。“大邑片区理赔数量从原来的每年几十起,增至如今的约190起,就能说明村民保险意识增强了。”

对于“赔付低”的质疑,苟女士解释,金额是根据受灾面积和损失率核算的。“这是补偿性保险,不是报多少赔多少,很难完全满足所有人预期。”另一工作人员补充,赔付前会告知农户,若有异议可申诉,但“保险核心是补偿损失,不会让人从中获利,更不可能超过正常收益。”

化解“理赔困境”:

多地探索提高理赔标准、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等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一些动物种群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兽冲突”的现象。为有效解决“人兽冲突”问题,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赔偿机制,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但是,补偿具体金额则受当地经济水平影响。

记者搜索相关报道发现,上述提到的诸多问题,大邑县并非孤例。此前,四川青川县村民们遇到“申请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赔偿,被要求先找到被野兽吃掉的尸体”,同时很多老年人也不会拍照取证;而拉萨市也曾有人大代表反映,狼袭击大畜致死补偿只有1500元,特殊病死等其他原因都可以拿到4200元的保险补偿。

补偿低、流程长、范围小,以上这些问题又该如何破解呢?这也是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已经是很多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了。”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水子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德春建议: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国家增加财政投入,建立更加完善可靠的补偿机制。

四川省人大代表何培友也关注类似问题,他建议要简化保险程序、提高理赔标准。他向记者解释:“下一步,可以应更新相关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简化农户申请经济补偿的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针对野生动物破坏的特色农业保险业务,为农户提供额外的经济保障。”

而针对野生动物致害发生后村民取证难的情况,上海段和段(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梁绍建接受川观新闻采访时建议,可以探索相应的担保机制,比如村委会或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为村民出具相关“情况说明”,用以证明村民保险情况属实。

在余德春看来,野生动物保护与农民利益保障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兼顾的。“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找到一种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既保护野生动物,又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闻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权威信息,看真实新闻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04)。
328400文章数 8873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