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现场。人民网记者 时岩摄
人民网郑州10月17日电 (时岩、常力元) 受近日降雨影响,黄河干流10月12日23时迎来2025年第1号洪水,15日,花园口水文站实时流量2660立方米/秒——在这场编号洪水的考验下,这条曾深陷断流危机的母亲河,如今已在科学调度下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展现着科学调度带来的防洪供水双线硬实力。
“黄委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致力于洪水资源化,把宝贵的水资源存起来、用起来。”黄委水资源管理局水量调度处二级调研员周康军介绍,面对此次编号洪水,相关部门已在洪峰抵达前预泄水库库容,随后实施“反调蓄”——将削峰后的洪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为来年春季农业灌溉储备水源。
据介绍,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委与流域各省区及水库管理单位密切协作,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等原则,采用年度计划、月旬方案和实时指令相结合的调度方式,通过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等五大手段,对黄河水量进行精准调配。
走进位于郑州的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各类数据在“数字黄河”系统中实时流动,工作人员借助“黄河一张图”,对流域内主要断面的水情实施动态监测,依靠日益完善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和“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的精准调度,有效保障了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
精准调度换来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干流累计供水563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流域的供水安全。实现河套灌区、汾渭平原、下游引黄灌区等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贡献了“黄河力量”。
随着水量调度的持续深化,黄河的生态底色也愈发鲜亮。经过多年的水量调度,下游以两岸黄河大堤为依托打造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安全长廊,河南省已经建成沿黄生态廊道1200多公里。
如今,黄河水资源调度已从治水为民到智水惠民。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续写着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