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城市还在沉睡。
孟成已踩着胶鞋,踏进沾满晨露的玉米地里。“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的根在农村,我多干一点,父母就少干一点;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苦一点。”这是19岁大学生孟成在国庆假期说了多次的话。假期8天,他花了7天半的时间抢收地里的5亩玉米。

10月8日下午1点,孟成坐上返校的列车,背包里是几穗玉米,还有一份来自土地的踏实。国庆期间,孟成直播自己在家收玉米,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留言讲述自己和家乡割舍不断的情谊。
![]()
![]()
![]()
走红之后,孟成在社交媒体上置顶了一个视频,回应网友关心的问题,他说:“5亩玉米地真的很累,但我从来没觉得在吃苦。土地和庄稼,是刻在我骨子里的牵挂。”尽管通过直播分享农作感受,他却明确表示拍视频只是兴趣爱好,并不打算做直播带货,只想专心学习,立志未来利用专业知识助力农业发展,让农民解放双手。
就在几个月前,刚结束高考的广西女孩刘燕,用一根粗木棍当作扁担,挑着几大包行李离校的视频在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1亿次,冲上热搜榜,视频中,磨得发亮的扁担两端挂着塞满课本和生活用品的编织袋。
![]()
刘燕走红后,有人劝她开短视频账号,有人为她直播带货出谋划策。面对这些“捷径”,她不假思索地回应:“我不注册账号、也不带货直播,更不会去炒作自己。”
面对有人要捐款数百万元的帮助,刘燕感谢并婉拒了。她选择利用假期在县城餐厅打工,赚取每小时12元的薪水。这个朴实的农村姑娘的座右铭是“鸿鸟只思羽翼齐,点翅飞腾千万里”。在她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羽翼齐备才能飞翔千万里,只有充分准备、全面发展才能取得成功。
刘燕和孟成的选择是无数农村青年的真实写照,展现出了一种久违的生命姿态,不随波逐流、不焦虑浮躁、笃定而踏实。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他们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
这是一个流量能够迅速制造神话,也能瞬间吞噬一个人的时代。太多昙花一现的“爆红”故事,不断撩拨着大众的神经,却也让人心生倦意与怀疑。刘燕和孟成却在这样的喧嚣中,选择了一条看似更远、却更踏实的路。他们不追逐转瞬即逝的浪头,不迷失于表面的捷径,而是沉下心来,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
刘燕(右)与妈妈一起干完农活回家。
这是乡村给他们的底气,是土地给他们的滋养。4个月前,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孙其信寄语2025届毕业生:“我们都要像农民一样思考,像农民一样做事。”
刘燕和孟成正是这样。他们的返乡不仅是空间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回归单纯、回归诚实劳动、回归与土地和亲人的紧密联结。他们不是在对抗这个时代,而是以一种更沉稳、更有韧性的方式,与这个时代共存。
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现在太缺少“像农民一样思考”的智慧和坚定。而他们让我们相信:在这个被流量和算法定义的时代,人依然可以握有选择的主动权,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有尊严、有温度、有自己节奏的生活。
生活最本真的面貌,始终藏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里。
农民日报综合自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光明网、小红书等
监制:李竟涵 编辑:刘婉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