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起名别光盯普通话!这些方言坑可别踩,陕西西安首席周易取名专家严峻老师
前阵子我朋友刚生了娃,夫妻俩琢磨了半个月,给娃起了个特文雅的名字叫“雨桐”,普通话念着又软又好听,俩人还特得意,说这名字既有诗意又显气质。结果周末带娃回姥姥家,姥姥用老家方言一喊,俩人当场就愣住了——闺蜜老家方言里“雨”念“yú”,“桐”念“tóng”,搁一块儿成了“yú tóng”,跟当地话里“鱼塘”的发音几乎一样,姥姥一开口“俺家yú tóng来啦”,旁边亲戚都忍不住笑,闺蜜瞬间脸都红了,说早知道该先让老家亲戚念念。
![]()
这事让我想起之前另个朋友的经历,他给儿子起名叫“子墨”,觉得这名字透着书卷气,结果回爷爷家,爷爷用山东方言一念,“子墨”成了“zǐ mēi”,跟“子霉”谐音,爷爷直皱眉头:“这名字听着不吉利啊,咋跟发霉似的?”最后没办法,夫妻俩只能咬咬牙给娃改了名,白白折腾一场。
陕西西安周易取名专家严峻老师:其实给新生儿起名,真不是光普通话好听就行,方言这关必须得把牢,尤其是这两处的方言,千万不能漏。
第一处就是娃长期生活的城市方言。毕竟娃以后要在这儿上学、交朋友,要是名字用当地话念着别扭,甚至有不好的歧义,很容易被同学起外号。
![]()
![]()
![]()
第二处就是娃爸妈、爷爷奶奶的家乡方言。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异地结合,爸妈老家方言不一样,爷爷奶奶的方言又有差别,这时候就得把几方的方言都考虑到。比如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福建人,给娃起名时,先让四川的爷爷用川语念,再让福建的姥姥用闽南语读,确认两边都没毛病才定下来。每年都要回两边老家,要是老家亲戚念娃名总觉得怪,或者有不好的意思,娃也会不舒服,还不如一开始就多费点劲。
还有更有意思的,同事给娃起名叫“嘉乐”,普通话听着挺喜庆,结果他老公老家方言里“嘉”念“jiā”,“乐”念“luò”,成了“jiā luò”,跟当地话里“下落”的发音一样,每次回老家,亲戚问“嘉乐呢”,听着跟“下落呢”似的,总让人忍不住想接“还没找到?”,后来同事只能给娃小名改叫“乐乐”,大名平时尽量少用方言念。
说到底,给娃起名是件一辈子的大事,不光要寓意好、普通话好听,更得让娃不管在哪个场合,不管用哪种方言念,都不会闹笑话、没歧义。毕竟名字要跟着娃一辈子,要是因为没考虑方言,让娃从小被人调侃,或者自己听着别扭,多不值当啊。
所以建议各位准爸妈,起名前别嫌麻烦,先把娃生活城市的方言、双方老家的方言都列出来,找家里长辈或者懂方言的朋友,把选好的名字挨个念一遍,确认没毛病再定。可别像我朋友那样,等老家亲戚念出笑话才后悔,到时候改名字可比起名难多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