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517所高校的5344个学科点上榜。排名采用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学科口径。
排名方法
软科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机构,其旗下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大学排名等榜单颇具知名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QS、US NEWS等其他世界知名高校排名榜单研究机构相比,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研究机构,软科的很多榜单评价标准颇具中国特色。以这次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为例: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一级学科)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5个指标类别,下设19个指标,共计200多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测变量。可以看到,无论是人才培养中的模范先进教师、模范先进学生等立德树人典型指标,还是平台项目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面上青年项目,抑或是高端人才中的长江特评、杰青、优青等指标都是中国高校所独有的,包括学术论文指标中除了国际期刊外,也专门加入了中文期刊指标,这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
今年首次推出的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专业学位类别)指标体系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研究创作、学术论文和社会声誉5个指标类别,下设18个指标,共计100多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测变量。
![]()
上榜学科最多高校
按照上榜学科数量统计,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有63个和61个学科上榜,名列前茅,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有58个学科上榜,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以57个和56个上榜学科分列第四与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各有55个学科上榜,山东大学有53个学科上榜,北京大学则有52个学科上榜。可以看到,虽然这些上榜数量名列前茅的高校都是国内优秀的985高校,但从排名来看,排名顺序与我们常规的大学排名顺序并不相符,这是因为上榜学科数量的多少不仅受学校整体实力影响,更与学校规模息息相关。比如上榜学科数量最多的中山大学现有70个院系,研究生教育已涵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这一规模比清华北大都要来得大。
在非“双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学上榜学科数最多,共上榜36个学科,广州大学、扬州大学各有30个上榜学科,在非“双一流”高校中并列第二。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部分学科)
以下是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部分学科的排名前12%高校榜单(完整榜单可前往软科官方平台查询)。
![]()
![]()
![]()
![]()
![]()
![]()
![]()
这些非“双一流”高校学科实力全国顶尖
从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学科顶尖院校绝大部分都被双一流高校所占据,但也有个别非“双一流”院校凭借其强劲的学科实力在个别学科上击败了名校稳居学科排名前列:
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唯一以“语言”命名、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北语以中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汉学与中国学、语言科学、外国语言文学为优势,以国际中文教育为特色,是我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开创者、奠基者和引领者。在软科2025中国最好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
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
学校构建了外语学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共有33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语言学上榜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01-150段位,英语语言和文学上榜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51-300段位。外国语言文学连续五年上榜软科“中国顶尖学科”。
三、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校,其前身可追溯至 1902 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百年发展,在化工、材料、土木等领域形成鲜明办学特色,也是我国化工高等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源于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拥有我国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由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院士创立,欧阳平凯院士、徐南平院士等三代学科带头人为学科的建立、发展和交叉拓展作出重要贡献,是全国仅有的少数几个具备完整化工学科体系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 4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南工大学科发展始终紧扣国家能源、环保、新材料等战略需求,形成了 “基础研究 - 技术开发 - 产业转化” 的全链条优势,被誉为 “中国化工工程师的摇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