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奉贤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打造“法润贤城”法治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明确法治文化研究、传播和品牌化发展路径,推动法治文化融入城市精神与社会治理,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撑,让法治成为奉贤的城市标配和亮丽名片。

一、法治文化品牌阵地接地气聚人气

![]()
![]()
![]()
![]()
推动全区各单位、各地区打造个性化、专业化法治文化品牌,如区纪委监委“廉小贤”、区法院“奉法尚贤”、区检察院“沪未来·未小贤”、区公安局“反诈心房宣传室”、区妇联“贤城守护”、南桥镇“长凳夜话”、金汇镇“骑士法学堂”、金海街道“小微‘谭’法”等品牌,实现法治文化品牌集群,提升普法工作效能。打造“法润贤城”新媒体平台,集全区典型案例,结合热点和重要时间节点,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开设法治学习宣传专题、专栏,实时推送普法资讯,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
![]()
![]()
![]()
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提质扩面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新建人防工程普法园地、“蓝海持炬 数说贤城”统计法治主题公园、“沁园”信访法治微公园、“奉贤区残障人士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专业性阵地,推动法治元素融入公共空间。目前,全区街镇级以上法治文化阵地已达86个,基本实现全域覆盖、群众可感可及,成为居民日常学法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二、法治文化品牌活动惠民生润民心

![]()
![]()
![]()
![]()
![]()
持续举办奉贤法治文化节,采用“线上展播+线下巡演”模式,累计吸引观众5.4万余人次。依托“忆红居”“墨涟居”“明法堂”基层法治实践教育基地创新推出高校沉浸式课堂调研、小交警体验课程、皮影戏讲法等特色项目,增强普法互动性与吸引力,推动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法治专场演出“‘与法同行——共筑和谐’原创法治主题戏曲(剧)曲艺作品专场”成功入选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联合华东政法大学举办全国大学生动画短片及微视频作品大赛,进一步推动了法治文化的创新与传播,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区农业农村委围绕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天一色生态奉贤建设,大力推进渔业领域普法宣传工作。区消保委创作广播直播节目“奉贤区消保委基层分会民生访谈”,加大消费宣传力度,提振消费信心。青村镇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零距离倾听民意,面对面普法宣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法治文化品牌力作有筋骨有温度

![]()
![]()
![]()
![]()
连续举办两届“法润贤城”法治文艺原创作品大赛,开展“法治巡演进乡村·法治文化惠民生”巡演活动,《谁是老板》《摇号》《帮教》《布衣法官》《美颜》等原创法治文化作品在线下13个街镇进行巡演的同时,在“法润贤城”官方抖音号进行同步展播,真正做到将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送到群众“指尖”,为群众奉上法治文化“盛宴”,实现法治惠民零距离。区法院微博发布的“租客洗澡时意外案”“老人菜场购物摔倒骨折案”等7篇案例,冲上全国热搜榜,累计阅读量逾11.2亿人次。区检察院《出境打工“误入”电信诈骗团伙》等多条普法案例被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转发,《真假儿子》等检察官普法案例在上海电视台《检察风云》栏目播出。区公安分局抖音短视频爆款频出,创新推出《反了个诈》小程序,以游戏形式宣传反诈知识,增加普法趣味性和互动性。“八五”期间,“阿傅故事会”入选第三批上海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活动。
接下来,奉贤区将继续坚持效果导向,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为奋力走好“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