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冥报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间有人说因果报应是用来教化愚夫愚妇的说辞,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劝人向善的方便之言。可真的如此吗?翻开《太上感应篇》《冥报记》等典籍,里面记载着无数善恶果报的实例,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更有《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载:"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每个起心动念,每个行为举止,都在天地之间留下印记。冥冥之中,自有一本账簿,记录着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恶之事。
那么,这账簿究竟在何处?又是谁在记录?哪些恶行最快招致现世之报?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位判官的亲述,来揭开因果报应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真相。
![]()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外有个叫赵信的读书人。此人自幼饱读诗书,却不信鬼神之说,常常嘲笑那些敬香拜佛的乡邻,说他们愚昧无知。
这年秋天,赵信进京赶考落榜,心中郁闷,便在长安城中四处游荡。一日傍晚,他路过一座破旧的城隍庙,见里面香火冷清,神像蒙尘,便摇头叹息:"世人竟把这泥胎木偶当作神明,真是可笑至极。"
说罢,他竟大着胆子走进殿中,指着城隍神像道:"你若真有灵验,今晚就托梦给我,让我看看你这判官是如何断案的。"
当晚,赵信宿在城中一家客栈。子时过后,朦胧中忽觉有人拍他肩膀。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身穿青袍的中年男子,面容清瘦,双目如电。
"你不是要看判官断案吗?随我来吧。"那人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信惊得正要喊叫,却发现自己身体轻飘飘的,已经随着那人飘出了客栈。四周景象变幻,眨眼间便来到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
殿上高坐着一位威严的神明,正是白天他嘲笑过的城隍。两旁站立着牛头马面等阴差,手持铁链刑具。殿下跪着数十个鬼魂,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面色惨白,战战兢兢。
那青袍男子领着赵信站在一旁,低声道:"我便是此处判官,掌管善恶薄册。你既想看,今晚便让你看个明白。"
城隍威严开口:"传第一个。"
一个身穿绸缎的中年男子被押上前来,跪在殿下。判官翻开一本厚厚的册子,朗声念道:"李善,长安城布商,生前广施钱财,修桥补路,救济贫苦,本应升入福地。然其暗中放高利贷,逼死三条人命,又霸占他人田产,致使两家流离失所。善恶相抵,入轮回受苦。"
那李善闻言,面如土色,连连叩首:"小人知错,小人知错啊!"
赵信在旁看得心惊,不禁问道:"这账本当真记得如此详细?"
判官头也不回:"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众生所行善恶,天地皆知,鬼神皆记。这善恶薄中,记载着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行为,大到杀人放火,小到起心动念,无一遗漏。"
话音未落,又有一个鬼魂被带上来,是个衣着华贵的妇人。判官翻开册子:"王氏,生前为官夫人,表面恭谨善良,暗地里却心肠歹毒。使唤丫鬟婆子,动辄打骂,曾活活打死一个怀孕的丫鬟,还害死了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好让自己亲生儿子继承家业。"
那妇人顿时哭喊起来:"冤枉啊!那丫鬟是自己撞柱而死,与我何干?那孩子是病死的,不关我的事!"
判官冷冷一笑:"你在那丫鬟的粥里下了会让人动胎气的药,她腹痛难忍才会撞柱。你让乳母在孩子的奶里下慢性毒药,日积月累,才会病重而亡。这些,都记在账上。"
妇人闻言,面色煞白,瘫倒在地。
![]()
赵信越看越是心惊。只见一个又一个鬼魂被带上来,判官手中那本厚重的册子,翻开便是一个人一生的所有行为。有人生前看似善良,实则虚伪阴毒;有人看似凶恶,内心却存善念。一切伪装在这账本面前,都无所遁形。
这时,判官忽然抬头看向赵信:"你可知,为何有些恶人作恶多端,却依然活得风光?而有些善人行善积德,反而遭灾受难?"
赵信正要回答,判官已自顾自说下去:"世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话虽是俗语,却道出了天机。因果报应,有现世报,有来世报,还有子孙报。"
"现世报,便是在此生就得到果报。来世报,是在下一世或者再下一世才会应验。子孙报,则是福祸延及子孙后代。天道公平,从不会让任何一个善行或恶行白白消失。"
判官说着,又翻开另一本册子:"你看这三类恶行,最容易招致现世报应,丝毫不会拖延。"
赵信凝神细看,只见册子上密密麻麻记载着无数案例。判官用手指点着第一类:"第一类,便是不孝父母,虐待尊亲。"
"这不孝之罪,天地难容。父母养育之恩,重于泰山。若有人忤逆父母,打骂尊亲,必招速报。你看这个案例,长安城东有个叫张猛的,因嫌弃母亲老迈多病,竟将她赶到柴房居住,冬天不给棉衣,生病不请大夫。结果不到半年,他自己便得了怪病,浑身溃烂,疼痛难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活活痛了三年才死。"
"还有这个,河东有个富户,因继母管教严格,心生怨恨,竟在继母的饭里下毒。继母福大命大,没有吃那顿饭,他自己的儿子却误食了毒饭,当场毙命。这便是现世报应,不必等到来世。"
赵信听得头皮发麻,不禁想起自己平日对父母说话也常常不耐烦,冷汗顿时浸透了后背。
判官接着指向第二类:"第二类,是欺压弱小,残害生灵。"
"天道好生,最忌杀戮。凡是仗势欺人,欺凌老弱,虐待牲畜,滥杀无辜的,必遭天谴。这里有个案例,洛阳有个屠户,杀猪宰羊几十年,手段极其残忍,常常活活用开水烫死牲畜。后来他得了一种病,全身皮肤溃烂,就像被开水烫过一般,痛不欲生。"
"还有个做官的,在任上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冤死了十几个无辜百姓。后来朝廷派人查办,证据确凿,不但丢了官职,还被押入死牢,最终被斩首示众。他的家人也跟着受牵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判官顿了顿,目光如炬:"欺压弱小的人,以为别人无力反抗就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天地有眼,冥冥之中自有主持公道的力量。那些被欺压的弱者,他们的冤屈,天地都看在眼里,记在账上。"
赵信此时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他从未想过,那些平日里看似无人追究的恶行,竟然都被详细记录,等待清算。
判官翻到第三类,声音更加凛然:"第三类,是破坏他人家庭,败坏伦常。"
"这一类恶行,包括奸淫妇女,引诱良家,拆散他人夫妻,破坏他人家庭。凡犯此罪者,必遭重报。你看这个案例,扬州有个富家子弟,仗着家中有钱有势,到处勾引良家妇女,败坏了好几家的名节。后来他自己娶妻,新婚当晚,新娘竟然和别人私奔了,留下他成为全城笑柄。不但如此,他后来连续娶了三个妻子,个个都红杏出墙,让他戴绿帽子,最后他羞愤而死。"
"还有专门做媒拉纤,撺掇别人犯奸淫之事的。这种人表面上看似是在帮人牵线,实际上是在造孽。有个老妇人,常年帮人做这种见不得光的事,赚了不少钱。后来她的女儿和孙女,一个个都走上了歧途,名声败坏,家族蒙羞。这便是现世报应。"
判官合上册子,看着赵信:"这三类恶行,为何报应最快?因为不孝父母,违背人伦之本;欺压弱小,有违天道之公;败坏家庭,动摇社会之基。这三类罪行,动摇了天地运行的根基,所以天道会立即给予惩罚,不会拖延到来世。"
赵信此时已是冷汗淋漓,颤声问道:"那...那些行善之人,是否也有账可查?"
![]()
判官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想知道行善之人的账本如何记录?想知道行善积德是否真的有用?"
说到这里,判官忽然停下,转身走向殿后,取出另一本金光闪闪的册子。那册子一打开,顿时有祥光涌出,瑞气千条。
赵信正要凑近细看,却听判官说道:"这本册子所记之事,关系到行善之人如何得福报,如何庇荫子孙,如何改变命运。不过..."
判官话锋一转:"这里面的奥秘,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看的。这些善行和福报的对应关系,哪些善行得现世福报,哪些善行能庇荫后代,哪些善行能改变定数,这些天机..."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殿外忽然传来钟声,判官抬头看了看天色,对赵信道:"天将明了,你该回去了。至于这善行福报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