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前赛开拓者对阵爵士的赛场终场哨响,杨瀚森3分1助攻、6犯离场的数据单,不出意外地在网络评论区掀起了波澜。“打得这么烂”“还不如回国”的吐槽中,那句熟悉的论调再次浮现:“14亿人就找不出个会打篮球的?”从篮球到足球,从排球到网球,每当赛事失利,这句看似“恨铁不成钢”的抱怨总能精准击中舆论痛点,却忘了观赛的初心本是享受竞技的魅力,而非用人口基数制造无谓的焦虑。
![]()
“14亿人找不出XX”的论调,本质上是对体育人才选拔逻辑的彻底误读。体育竞技的核心竞争力从不是总人口数字,而是专业人才储备的“有效基数”。姚明曾透露,美国篮球参与人口达2300万,仅NCAA一级联盟就有5500名精英球员,而中国篮协注册的常备运动员仅1.3万名,还不足美国大学精英球员的三成。足球领域的对比更触目惊心:中国注册足球运动员不足万人,而越南都有5万之众,日本更是达到75万。我们真正的选拔样本从来不是14亿人,而是这区区数万甚至数千名接受专业训练的从业者——用总人口去苛责专业人才的产出,就像用沙漠面积去抱怨绿洲太少,既不符合逻辑,也无视了青训体系、场地资源、职业路径等现实短板。
杨瀚森的这场低迷,更该放在“新秀成长”的坐标系中审视,而非被贴上“国人不行”的标签。作为20岁的NBA新人,他刚在几天前还交出过16分4篮板3封盖的高光数据,主教练比卢普斯甚至为他量身设计战术。如今遭遇“新秀墙”,本质是NBA高强度对抗下的必然经历:篮下对抗不足、抢板选位缺乏经验、防外线移动吃力,这些问题恰恰是年轻球员适应顶级联赛的必经关卡。回头看,姚明新秀赛季曾因体重不足被撞得东倒西歪,首秀仅得0分2篮板;林书豪在站稳脚跟前曾被多支球队裁掉。没有球员的成长能一蹴而就,用一场季前赛的低迷否定一个新星的潜力,本身就是对竞技体育规律的漠视。
![]()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人口论”抱怨正在消解体育本该带来的快乐。观赛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胜负。我们曾为杨瀚森夏季联赛的梦幻脚步喝彩,为他季前赛晃飞对手的挑篮欢呼,这些瞬间的激动与振奋,难道会因为一场失利就荡然无存?就像足球赛场,我们既能为女足夺冠热泪盈眶,也该理解男足在人才基数不足下的挣扎——当越南都能通过多年青训积累5万注册球员时,我们更该关注的是体系建设,而非用“14亿人”的话术宣泄情绪。体育的魅力,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有绝杀的狂喜,就有失利的遗憾;有新星的崛起,就有老将的坚守。若只以胜负论英雄,用人口数做标尺,最终只会失去感受竞技之美的能力。
![]()
竞技体育从来不是“找不出XX”的命题,而是“如何培养XX”的课题。CBA白皮书显示,2024-2025赛季360名注册球员中,超七成来自俱乐部青训,辽宁队、山东队等球队的青训体系已能稳定输送人才。杨瀚森从青岛青年队走到NBA赛场,本身就是这个体系进步的证明。他的6犯离场,是对NBA判罚尺度的水土不服,更是未来需要补足的成长必修课。比起吐槽“14亿人找不出人才”,不如看见他在异国他乡的坚持,看见青训体系的点滴积累——这些真实的努力,远比空洞的抱怨更接近问题的答案。
从赛场走出,我们该找回观赛的初心:为精彩的配合鼓掌,为顽强的拼搏动容,为年轻球员的成长耐心等待。别让“14亿人找不出XX”的负面言论,盖过球鞋摩擦地板的声响,冲淡进球瞬间的欢呼。毕竟,体育带给我们的,本应是纯粹的快乐与力量,而非被人口焦虑裹挟的戾气。杨瀚森的NBA之路才刚刚起步,下一场比赛,或许又是一次蜕变——这,才是值得我们期待的赛场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