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劫难频发期到来,众生业障加重,何人能获观音菩萨庇护?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悲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娑婆世界,原本就是堪忍之地。

《悲华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就佛道,度化最难度化的众生。

这个世界,充满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交煎。

而当末法时期渐近,劫难更是层出不穷。

何谓劫难?水火刀兵、瘟疫饥馑、天灾人祸,无一不是众生共业所感。

《地藏菩萨本愿经》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业障如山,众生却浑然不觉,在欲望的洪流中越陷越深。

可在这苦海茫茫之中,观世音菩萨却始终垂慈悲眼,寻声救苦。



《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位大慈大悲的菩萨,究竟会庇护何人?在劫难频发的时代,谁能得到菩萨的加持?这个问题,佛陀早有明示。

那是在灵鹫山上,佛陀正在为大众讲经说法。

那日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什么。座下的比丘们面露忧色,因为近日王舍城中瘟疫流行,死伤者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纷纷来到精舍求佛陀慈悲加持。

阿难尊者合掌问佛:"世尊,弟子观此世间,灾难不断,众生受苦无穷。有人虔诚礼佛,却仍遭横祸;有人行善布施,家中却遭火灾。弟子不解,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为何不能护佑所有众生?"

佛陀望着远方的王舍城,良久才开口:"阿难,你可知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菩萨从不舍弃任何众生,只是众生自己筑起了高墙,将菩萨的慈悲拒之门外。"

"何谓高墙?"阿难追问。

佛陀微笑:"业障便是高墙,邪见便是铁门。"

就在此时,城中来了三个求法者。第一个是富商憍萨罗,穿着华贵的锦衣,带着大批供品。他跪在佛前,痛哭流涕:"世尊,弟子家中遭了大难,儿子染上瘟疫,奄奄一息。弟子已供养了城中所有寺庙,念了千遍观音圣号,为何菩萨不显灵?"

佛陀问他:"你平日如何待人?"

憍萨罗理直气壮:"弟子经商二十载,从不亏本。该赚的钱一分不少,该要的利一厘不让。城中说我精明能干,是做生意的好手。"

"你可曾欠过谁的?"佛陀再问。

"怎么会!"憍萨罗急道,"弟子最守规矩,从不欠账。"

佛陀摇头:"你欠了三百个人的血汗钱。去年饥荒,你囤积粮食,高价售出;城中织女为你赶制布匹,你压低工钱;你雇佣的工人病倒,你立刻辞退,不给分文。这些账,你可记得?"

憍萨罗愣住了,额头冷汗直冒。

"你嘴上念着观音圣号,心里想的却是如何多赚银钱;你表面上供养三宝,暗地里却克扣贫苦。观世音菩萨慈悲,但因果不虚。你儿子的病,是你往昔种下的恶因,今日结成的苦果。菩萨悲悯你们,但也不能违背因果定律。"



憍萨罗面如土色,跌坐在地。

第二个来的是书生苏陀夷,面容憔悴,神情恍惚。他跪下便说:"世尊,弟子一心求取功名,供养佛菩萨从不间断。可三次科举都名落孙山,如今家道中落,妻子离去。弟子每日持诵《普门品》,为何观音菩萨不佑我高中?"

佛陀看着他:"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苏陀夷答道。

"若让你做官,你要做什么?"

苏陀夷眼中闪过一丝狠色:"弟子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知道我的厉害,要让曾经欺辱我的人跪在我面前求饶!"

佛陀叹息:"你心中充满怨恨,求的是报复,想的是私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可你自己制造着新的苦难。菩萨若助你得势,你必定成为百姓的祸害。你求的不是菩萨道,是修罗道。"

苏陀夷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第三个来的是一位老妇人,衣衫褴褛,却神态安详。她没有带任何供品,只是恭敬地向佛陀礼拜三次,然后静静站在一旁。

阿难见状问她:"老人家,你有什么事要求佛陀吗?"

老妇人摇头:"我没什么可求的。只是路过听闻佛陀在此讲法,便来听听。"

佛陀却主动问她:"你家中可有什么难处?"

老妇人淡然道:"我儿子前月病逝,留下两个孙儿,现在靠我做些针线活养活。日子清苦,不过也过得去。"

"你不为儿子求佛菩萨保佑吗?"

"儿子生前孝顺,死时安详。我每日为他念佛回向,愿他往生净土。至于我,还能照顾两个孙儿,也是福报。"老妇人说得平静。

"你不求福报?不求财富?"

"有什么可求的呢?"老妇人笑了,"我命中该有的,自然会有;命中没有的,求也无用。我只求每天能念几遍观音圣号,能做点善事,对得起佛菩萨的教诲,就知足了。"

佛陀转身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位老人家才是真正得到观音菩萨庇护的人。"

众人大惑不解。憍萨罗急道:"世尊,她儿子死了,家里贫困,这也算得到庇护?"

佛陀反问:"她心中有怨恨吗?有痛苦吗?她整日惶恐不安吗?"

众人默然。确实,老妇人虽然清贫,神色却安详宁静,不见半点愁苦。

"菩萨的庇护,不是让你心想事成,而是让你心安。不是让你远离一切苦难,而是让你在苦难中不失正念。"佛陀娓娓道来。

这时,舍利弗尊者起身问道:"世尊,弟子愿闻,在这娑婆世界劫难频发之时,众生业障深重,究竟何人能得观音菩萨真正的庇护?"

佛陀环视四周,目光慈悲而深邃。天边的乌云渐渐散去,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佛陀身上。

"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但也要看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佛陀开始讲述。

"世间众生,遇到灾难就呼唤菩萨,这本无错。可他们呼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有人求菩萨让自己升官发财,有人求菩萨惩罚仇人,有人求菩萨保佑自己作恶不被发现。这些声音,菩萨都能听见,可菩萨若满足这些愿望,岂不是助纣为虐?"

"有人说,我供养那么多,为何不灵验?殊不知,菩萨要的不是你的供养,而是你的觉悟。你供养千两黄金,却不改一丝恶念,这黄金在菩萨眼中,不过是粪土。"

"那什么样的人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庇护?"憍萨罗忍不住再问。

佛陀看着他,目光深邃:"我且问你,观世音菩萨为何名为观世音?"

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沉思。观世音,观世音,为何叫这个名字?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讲起了菩萨往昔的本愿。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梵音,灵鹫山上刮起一阵轻风,带着檀香的气息。



阿难抬头望天,只见远处天际似有七彩祥云浮现。

"世尊要说的,正是观音菩萨庇护众生的真正秘密。"

舍利弗对身边的比丘低声说,"这个秘密一旦明了。

便知道在末法时代、劫难频发之时,如何才能真正得到菩萨的救度。"

众人都屏住呼吸,等待佛陀揭示这个关键的答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