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是天之骄子,手里拿着闪闪发光的文凭,觉得这就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头等舱入场券。
心想毕业后肯定能顺风顺水,过上好日子。
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的庇护,才发现手中的车票,指向的却是一节节拥挤不堪的“生存号”车厢。
眼前不是预想中的星辰大海,而是不断刷新的“入职门槛”、在“硕博起步”与“月薪五千”间撕裂的招聘海报,以及一条看似内卷至死方休的狭窄赛道。
![]()
有个毕业于 985 大学热门工科专业的女硕士,进了一家知名的大企业工作,这在大家看来,算是找到好工作了。
![]()
结果工作一年后,有个月她到手工资居然只有 17.13 元,之前每个月工资大多也就 3000 块左右,银行卡里的钱也就刚超过 1000 元,连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
![]()
这么低的工资,彻底把她压垮了,她难过地说“我的未来一点希望都没有,我都担心自己活不到 25 岁”,能感觉到她特别焦虑,对生存充满了担忧。
后来,“985 工科女硕士月薪 17 元”的工资条在网上传开了,质疑的声音比同情的声音多得多。
有的人根据公积金缴纳规则说,“工资低于个人缴费额,这是违法的,会计都不会同意这样发工资”。
![]()
还有人拿自己身边认识的 985 毕业生举例,反驳说“我认识的那些 985 毕业生日子过得都挺好的,别拿个例来说事儿。
也有人指出关键,觉得“3000 块工资还可信,17 块感觉更像是为了炒作搞出来的特殊情况”。
以前,大家都觉得考上 985 大学,就能实现阶层跨越,进大厂当白领,就能过上体面日子。
可现在,清华硕博就有一万多人,985 毕业生为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挤破头,“高学历就等于高收入”这个老观念正在被打破。
就像网友评论里说的,有人事业编三个月都没收入,有人在中石油当正科,一个月才挣一千八。
![]()
这些看起来很不正常的例子,其实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现在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可就业机会却在减少,高学历的优势没以前那么明显了。
就算年轻人靠着“名校”和“热门专业”这块跳板,也可能掉进“工资低、升职慢、生活成本又高”的困境里。
网友们的讨论不只是围绕“工资条是真是假”。有人劝女硕士“要是不行就赶紧辞职,再找个工作”,有人开玩笑说“还不如去工厂打螺丝”,还有人建议“找个人一起徒步旅行,没钱就啃老”。
这些看似七嘴八舌的话,其实都是年轻人面对理想和现实巨大落差时的迷茫。
当努力学习考大学,却不能直接换来安稳生活,当所谓稳定的工作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那我们该怎么去定义“成功”呢?
又该怎么在这么大的现实压力下,找到让自己能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呢?
这场关于“17 元工资”的讨论,本质上就是这一代高学历的人在问自己“努力到底值不值”,这也是整个社会都得好好思考的就业观念调整的大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