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的一纸起诉书在全球掀起波澜: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检察官正式起诉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指控其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网络诈骗王国",并同步查获价值150亿美元的比特币——这一数额创下美国司法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没收纪录。
这场看似简单的跨国执法行动,实则交织着犯罪集团的生存逻辑、加密货币的监管困局与大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博弈。
![]()
法庭文件中,呈现了据称用于电诈的“手机农场”的图片
从福建青年到"诈骗教父"
陈志的发迹史,是东南亚灰色产业与政商生态交织的典型样本。这位1988年出生的福建青年,早年便涉足互联网黑产,从游戏私服到网络攻击外包的经历,为他积累了操控流量与资金流动的原始经验。
2010年前后,他瞄准柬埔寨战后重建期的监管真空,以房地产开发商身份落地金边,这个选择暗藏精妙算计——低成本劳动力、外资优惠政策与宽松的法律环境,恰好为黑产扩张提供了温床。
2015年太子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陈志从"边缘玩家"跃升为柬埔寨经济舞台的关键角色。集团表面铺开房地产、金融、酒店等30多国业务的合法版图,实则构建了以电诈为核心的犯罪网络:在柬埔寨全境打造至少十个"诈骗园区",这些被高墙铁丝网环绕的营地如同监狱,囚禁着被"高薪招聘"诱骗而来的劳工,在暴力威胁下从事诈骗活动。仅两个窝点就设有1250部手机,操控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形成规模化"手机农场"。
陈志的"成功"更离不开政商关系的深度绑定。他曾担任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经济顾问,获颁相当于英国勋爵的"尼可·奥克纳"头衔,这种特殊身份为太子集团换来土地开发权、银行牌照等特殊待遇。
合法业务与非法收益形成的"洗钱闭环"让帝国迅速膨胀:诈骗所得通过加密货币"分散-归集"技术洗白,一部分注入太子银行等实体企业,一部分用于购置伦敦19处房产、私人飞机和毕加索画作。陈志甚至公开吹嘘,其"杀猪盘"骗局日入3000万美元。
![]()
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图:太子集团网站)
这种"以商养黑、以黑促商"的模式并非个例。联合国数据显示,柬埔寨境内仍有200多个诈骗中心运转,这类"犯罪自贸区"靠着各国执法盲区肆意生长,部分地区的灰色收入已成为经济"隐性支柱"。陈志的崛起,不过是东南亚治理真空期黑产野蛮生长的缩影。
美国的技术围猎与法律霸权
美国此次行动对127271枚比特币的精准查获——这彻底打破了加密货币"匿名不可追踪"的神话。比特币区块链的公开账本特性,使其交易记录虽匿名却可追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借助链上分析工具,追踪到资金从受害者账户经数百个匿名钱包,最终汇集至陈志控制的核心钱包的完整路径。调查人员更在其电子设备中发现洗钱流程示意图,成为锁定资产归属的关键证据。
执法部门通过三种成熟手段实现资产管控:对交易所施压获取KYC信息、技术入侵获取私人钱包私钥、通过司法压力迫使相关人员交出密码。美国财政部还同步将146个关联实体和个人列入制裁名单,禁止美国企业与其交易,从资金源头切断了犯罪网络的运作能力。
起诉书明确指出,由于诈骗行为波及美国公民,且涉及美元结算与电汇传输,符合《美国法典》第18卷关于电信欺诈和洗钱的管辖依据。2025年9月,美国就曾以类似理由制裁19个东南亚诈骗实体,此次针对陈志的行动,不过是其在该领域执法的升级。
美英的联合行动更显战略协同:英国同步冻结陈志在伦敦的19处房产,总价值超1亿英镑,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学者西姆斯指出,这种联动虽未彻底瓦解犯罪网络,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资本对东南亚灰色产业的风险评估。
![]()
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在内阁会议上发言 图据视觉中国
柬埔寨的两难与东南亚治理困局
美国的重拳出击,迅速引发柬埔寨政府的强硬回应。柬埔寨内政部明确表示,未发现太子集团存在不当行为,要求美英提供充分证据,并强调陈志的国籍与集团运营均符合柬埔寨法律。
经济层面,柬埔寨2024年GDP仅463.5亿美元,尚不及中国一个中型地级市,电诈等灰色产业带来的税收与就业,成为部分地区难以割舍的"经济支柱"。太子集团作为柬埔寨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巨头,雇员逾万人,其合法业务与地方经济深度绑定,贸然清算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政治层面,陈志与柬埔寨政商精英的长期关联,使得官方在处理时不得不顾忌复杂的利益关系。
美国此次执法未事先与柬方充分沟通,直接以"保护美国公民利益"为由采取行动。这种执法单边主义,已成为大国在东南亚博弈的新表现形式——美国试图通过打击跨国犯罪,强化在区域安全议题的主导权,进而牵制其他大国的影响力扩展。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4年东南亚与电诈相关的人口贩运案件同比激增70%,大量受害者被诱骗至"赌诈园区"沦为"数字奴工"。犯罪集团利用各国法律差异、金融监管漏洞与地方势力庇护,在柬埔寨、缅甸等国形成"犯罪产业链",即便遭遇打击,也能快速转移至老挝、菲律宾等新的"灰色区域"。这种"打而不灭"的困境,根源在于治理能力薄弱与经济发展失衡的双重制约。
资产归属、黑产转型与规则重塑
陈志案的后续发展,将在三个维度影响全球治理格局。
在资产处置层面,150亿美元比特币的归属成为核心争议。美国财政部虽表示可能将资金用于赔偿受害者,但历史经验显示,跨国资产返还面临身份核实、法律衔接等多重障碍。
美国正推动将没收的加密货币纳入"战略比特币储备",根据特朗普政府2025年3月签署的行政命令,这些资产可能被长期持有而非立即抛售。既避免冲击加密货币市场,又悄然强化了美国在数字资产领域的话语权。
在黑产治理层面,短期将引发东南亚诈骗集团的"大迁徙"。太子集团的覆灭让犯罪团伙意识到加密货币并非"绝对安全",可能转向更隐蔽的洗钱方式,如虚拟资产混币服务、离岸金融账户组合等。美英的联合打击将倒逼东南亚国家加强监管——柬埔寨已面临国际金融机构的审查压力,IMF警告称灰色经济膨胀可能使其被排除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这或将推动柬方主动清理门户,拥抱运河经济等合法发展路径。
在大国博弈层面,此案标志着东南亚成为加密货币监管的"新战场"。美国正通过《BITCOIN Act》等立法构建数字资产治理框架;而其他国家则在推动区域执法合作,展现出另一种治理路径。未来,两种治理模式的碰撞与融合,将决定全球跨境电诈打击的效率与公平性。
陈志目前仍在逃,其最终落网与否或许已不那么重要。这场150亿美元的围猎,本质上是传统犯罪与现代技术碰撞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国在新兴领域争夺规则制定权的缩影。比特币的匿名神话被打破,黑产帝国的遮羞布被撕开,留给世界的是对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全球治理间寻求平衡的深层思考。
参考文章
- 福州新闻网:《美国没收柬电诈头目150亿美元比特币》,2025年10月17日
- 金羊网:《美国司法部查获近13万枚比特币,价值150亿美元,“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被起诉》,2025年10月16日
- 澎湃新闻:《美司法部查扣近150亿美元比特币》,2025年10月16日
- 环球网:《上百亿资产被罚没,集团董事长遭制裁,美英联合打击柬埔寨特大电诈集团》,2025年10月16日
- 新浪财经:《美国司法部没收柬埔寨太子集团150亿美元比特币案浅析/史上最大金额加密货币没收》,2025年10月15日
- 第三财经:《“绝对安全”的比特币神话破灭?美国收缴150亿美元比特币的启示》,2025年10月17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