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将在波兰马尔堡空军基地部署“台风”战斗机,于整个冬季支持北约“东部哨兵”巡逻行动。此举旨在应对近期俄罗斯侵犯领空事件,强化北约东翼威慑力量。
据路透社报道,2025年10月15日德国确认将把本国“台风”战机派驻波兰马尔堡空军基地执行北约冬季巡逻任务。这一部署决策源于北约东翼近期接连发生的俄罗斯无人机及侵犯领空事件。此前北约在9月波兰领空遭侵犯后启动了“东部哨兵”任务,与此同时德国计划投资100亿欧元加强无人机系统建设以巩固欧洲防空体系。
对于作为援乌后勤枢纽的波兰及波罗的海空域安全而言,此举具有紧迫意义——该空域已多次出现盟军战机拦截俄军机事件。通过前沿部署作战空中力量,柏林旨在缩短响应时间并提高对手进一步试探的成本。
![]()
进驻马尔堡的德国“台风”战队将依托北约任务体系提供快速反应警戒、高端空中警务及武装巡逻。图片来源:德国空军
这款双发多用途“台风”战机融合卓越高空性能与现代传感器、数据链及电子自卫系统,能快速实施拦截、识别,并在必要时对从高速喷气机到巡航导弹、无人机的各类威胁实施打击。在波兰东北部的前沿部署使战机更接近波罗的海与苏瓦乌基走廊空域,既缩短紧急起飞时间又提升战位持续能力,同时可与分配给“东部哨兵”的盟军地面防空系统及预警机实现组网协同。
同步推进的是,德国联邦议院预算委员会已批准37.5亿欧元采购20架全新第五批次“台风”战机,计划于2031至2034年间交付。这项采办将强化德国空军作战机队,并推动“台风”EK电子战改型的研发进程——该型号将接替“狂风”ECR承担压制敌方防空系统任务。
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组成的欧洲联合体开发的“台风”项目,最初专注于空中优势任务,后通过连续生产批次与软件升级演进为多用途平台。该机型已在北约行动中积累丰富经验,涵盖空中警务、波罗的海与黑海拦截及远征部署等领域。近期德国空军多次从罗斯托克-拉格基地紧急起飞,追踪波罗的海上空的俄方非合作军机。这些实战履历支撑了在空域压力升级时期向波兰前沿部署战机的决策。
相较于西方同级战机,“台风”在马尔堡任务中的优势在于爬升率、持续超音速性能及强大的传感器融合能力,这些特质对快速反应警戒与威慑存在至关重要。较之F-16 Block70或“鹰狮”E等轻型战机,“台风”具有更多燃油载荷与双发动机冗余优势,特别适合水域上空与边境巡逻;相较“阵风”战机,两者多用途灵活性大体相当,但“台风”更偏重北约警务常见的高空制空任务。
第五代F-35具备隐身与纵深侦察能力,但对于日常主权巡逻与显性威慑,像“台风”这样可见性强、爬升迅速的拦截机,能在与北约指挥控制系统无缝集成的同时,提供可信且成本可控的威慑力。这些特性权衡解释了为何多个盟国选择向“东部哨兵”派遣“台风”与其他机型混编部署。
从战略层面看,德国此举在三个维度强化北约态势:地缘政治上,此举安抚前线盟国并在布鲁塞尔部长级层面彰显联盟团结——柏林同时主动牵头开发欧盟防空盾架构;地理战略上,马尔堡基地部署与9月入侵事件后启动的波罗的海-波兰自适应空中警务形成互补,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脉收紧“传感器-射手”(sensor-shooter)作战网络。
军事层面,将前沿“台风”与德国千亿无人机投资计划相结合,依托北约新型“东部哨兵”框架构建分层防御体系——有人驾驶拦截机负责快速可见响应,无人系统承担持续监视、要地防御及反无人机任务。由此形成更敏捷决策循环、更可信的空域侵犯拒止能力,以及更高的投机性试探门槛。
德国此次冬季部署预计持续12月至次年3月,恰在压力最严峻区域扩大盟军空中存在,将国家投资转化为集体防务效能。通过前沿部署精锐拦截机、加大无人机资金投入、主导欧盟防空盾建设,柏林正将部长级言论转化为即时威慑态势,迫使莫斯科为进一步侵犯行动承担更高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