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柳城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始终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新要求,在文物发现与保护、价值挖掘与利用、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精准发力,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博力量”。
普查摸底加强保护
2012年10月至今,柳城县共组织完成了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以全面摸清县域文物资源底数。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包括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城巨猿洞,南丹土城址、覃村古建筑群等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确定了106处县级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形成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文物保护名录体系。
![]()
楞寨山
![]()
楞寨山
![]()
柳城巨猿洞
在开展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柳城县积极推动重要文物遗存的升级保护工作,成功将凤山镇南丹土城址、覃村古建筑群、潘村古建筑群、滩头古建筑群和《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等5处原县级不可移动文物申报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将原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巨猿化石出土地点成功申报并晋升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妙景炮楼等8处不可移动文物申报并被公布为“广西第二批革命文物”。这一系列“升级”行动,极大地提升了柳城县文物的等级和受保护程度,为争取更高层面的关注和支持奠定了基础。
![]()
2025年10月10日,再次修缮后的覃村学堂——黔桂边人民保卫团柳城武工队活动旧址。
![]()
南丹土城址全貌
2013年开始,该县进一步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工作。至今共投入3000万元,对柳城巨猿洞、古廨古民居群、覃村石拱桥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确保各级文物的安全。此外,该县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三有”(有标志说明、有保护机构、有记录档案)和“四有”(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工作要求,全面完善了各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档案资料和保护标志碑牌,科学划定并公布了所有国保、区保、县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将保护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各个乡镇和部门,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物保护网络。
![]()
建于明永乐年间的覃村石拱桥,与新桥并列在一起
挖掘价值活化利用
柳城县不仅致力于“保起来”,更着眼于“活起来”,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并通过建设博物馆、陈列馆等多种形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故事流传。
柳城县知青博物馆作为全县首家博物馆,自2012年创建以来,不断提质升级,已成为中国知青馆成员单位、“广西百家博物馆项目单位”、柳州市首批博物馆群单位,并获评国家3A级社会组织。该馆通过征集知青实物、完善藏品档案、举办知青文化宣传活动、提供免费开放和讲解服务等方式,年均接待参观者超8万人次,累计接待量已近210万人次,成为展示知青文化、传播知青精神、连接特定年代情感记忆的重要窗口。此外,该县还先后创建了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柳城武工队活动旧址陈列馆、古廨民俗文物陈列馆(突出仫佬族民俗特色)、柳城县党史展览馆、《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抗日主题陈列馆、柳城县文史馆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展馆共同构成了柳城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5年8月,已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超过18万人次。
![]()
游客在柳州日报社柳城分社旧址参观
柳城县还积极拓展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将柳城县知青博物馆、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柳城武工队活动旧址、《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公布为首批市、县级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些场馆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的第二课堂,实现了文物资源与教育事业的有机结合。
深度融合赋能发展
柳城县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文物+党建”等融合发展模式,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于民,服务地方发展。
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乡镇发展格局。该县在运作凤山镇“党建+集体经济+旅游”项目中,将凤山镇南丹土城址成功申报自治区级文保单位,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在古砦仫佬族乡推动“党建+文物安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项目,通过组织申报并努力推进古廨古建筑群和滩头古建筑群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注入了活力。
![]()
游客在柳州日报社柳城分社旧址体验报纸印刷。
二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通过革命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打响红色旅游品牌。目前,《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等革命文物点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参观点,吸引了大量外地参观团,带动了当地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被评为“广西革命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知青博物馆则成为怀旧旅游、研学旅游的热点,有效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以上内容为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属柳城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主管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雷昕 廖桂引
值班编辑:张琳
责任编辑:吴再丽
值班总编:冯艳芳
责任监制:徐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