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讲述:紫薇圣人降世,天下大治,会在身上有这5种特征

分享至

古老的《推背图》第四十七象谶曰:

“偃武修文,紫薇星明,匹夫有责,一言为评。”

数百年来,无数玄门高人试图勘破天机,寻找那位应运而生的紫薇圣人。

传说他降世之时,天下乱象将得以终结,四海之内重归清平。

然而,天机晦涩,圣人隐于尘世,如龙潜渊,凡夫俗子无缘得见。

直到庚子年末,江南一带怪事频发。

本是隆冬时节,城外的百年桃林竟一夜之间繁花满树,引来无数异象。

紧接着,城中长明河的河水倒流三日,色泽昏黄,腥气熏天。

一时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都说这是末世之兆。

城西青云观的观主灵虚道长,为此事愁得寝食难安,他知道,这绝非寻常的自然异象,而是天地间一股巨大业力搅动乾坤的征兆。

01.

青云观,香火缭绕。

灵虚道长身着一袭浆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站在三清殿前,眉头紧锁,宛如两把刻在额上的铁锁。

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

“师父,城东的李大户又派人送来了香油钱,请您务必去他家看看。他家刚出生的孙儿,夜夜啼哭不止,身上还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些青紫色的印记,像是被人掐出来的。” 小道童清风跑进殿内,气喘吁吁地说道。

灵虚道长摆了摆手,声音沙哑:“不见。告诉他,心病还须心药医,让他多行善事,家中自然安宁。”

清风愣了一下,师父往日里最是慈悲,城中百姓有求,只要不是伤天害理之事,他都会尽力相助。如今这是怎么了?



“可是师父……”

“没什么可是!” 灵虚道长猛地回头,眼中布满血丝,“凡人只知自家祸事,却不知天地将倾!婴孩啼哭,不过是阴邪之气侵扰;河水倒流,桃树冬开,却是天地灵脉紊乱的凶兆!孰轻孰重,你分不清楚吗?”

一声呵斥,吓得清风不敢再言。

灵虚道长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他长叹一口气,望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

半月前,他夜观天象,发现代表帝王之尊的紫薇星黯淡无光,而被视为“乱世妖星”的计都星却妖光大盛,隐隐有压过满天星辰之势。

他连续起卦三日,每一卦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个字——“危”。

这不是一城一地之危,而是波及整个天下的浩劫。

他用了无数种师门传下的符箓与法咒,试图安抚这片土地上躁动的灵气,可结果都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回应。那些曾经百试百灵的法术,如今就像是一张张废纸。

他知道,这不是他的道行出了问题,而是“天”出了问题。

“清风,传我命令,即日起,青云观闭门谢客,任何人不得打扰。” 灵虚道长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

“师父,那我们……”

“我要开坛做法,祈问上苍!” 灵虚道长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若天不应我,我便……叩问神佛!”

02.

叩问神佛,这四个字从灵虚道长口中说出,让清风感到一阵发自心底的寒意。

玄门弟子,敬的是三清道祖,修的是清静无为。虽说三教同源,但主动去叩问佛门大能,尤其是在自身道法失灵的情况下,这无异于承认道不如佛,是玄门中的大忌。

更何况,灵虚道长要用的,并非普通的开坛问法,而是师门中已经禁了上百年的秘术——“三界通灵阵”。

此阵法威力巨大,能够打破人、神、鬼三界的壁垒,让施法者的精神意念短暂地神游天外,与更高层次的存在进行沟通。



但其危险性也同样巨大。

施法者必须心志极其坚定,否则稍有不慎,便会被异界的气息侵蚀,轻则疯癫痴傻,重则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青云观的后山禁地,一处天然的溶洞内,此刻已经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法坛。

地上用朱砂混合着黑狗血,画满了繁复而诡异的符文。法坛正中,摆放着灵虚道长的桃木剑与龟甲铜钱。四周的石壁上,则贴满了黄色的符纸,每一张都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将整个洞穴与外界的邪祟之气隔绝开来。

灵虚道长盘腿坐在法坛中央,双目紧闭,手中捏着一个复杂的手印。

清风守在洞口,脸上写满了担忧。他看着师父的脸色由红润逐渐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连呼吸都变得微弱起来。

突然,洞内狂风大作,四周石壁上的符纸猎猎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撕裂。

那些朱砂符文也开始闪烁不定,明灭之间,似乎有无数鬼影在其中挣扎嘶吼。

“师父!” 清风惊呼出声。

他看到灵虚道长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七窍之中,竟隐隐有黑气溢出。

这是阵法即将失控,施法者要被反噬的前兆!

清风心急如焚,却又不敢上前打扰。他只能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念着《清静经》,希望道祖显灵,能保佑师父渡过此劫。

就在灵虚道长的身体几乎要被黑气完全吞噬之时,异变陡生。

洞穴顶部,毫无征兆地裂开一道缝隙。

一束温润、慈悲、圣洁的金色佛光,穿透了层层阴霾,精准地照射在灵虚道长的天灵盖上。



那狂暴的黑气像是遇到了克星,发出一阵凄厉的尖啸,瞬间被金光净化得无影无踪。洞内的狂风也平息了,所有符纸都安静地贴回了石壁,整个溶洞被一层祥和的光晕所笼罩。

灵虚道长猛地睁开眼睛,顾不得擦去嘴角的血迹,挣扎着起身,对着那束金光来源的方向,恭恭敬敬地跪下,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罪弟子灵虚,叩谢……叩谢大士出手相救!”

金光之中,一道身影缓缓凝聚。

她脚踏十二品莲台,一手持净瓶,一手持杨柳枝,面容慈悲,正是南海普陀落伽山的观世音菩萨!

03.

观音菩萨的法相庄严而又温和,她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虚妄。

她没有开口,只是用悲悯的眼神静静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灵虚道长。

灵虚道长活了六十余年,自诩心如古井,波澜不惊,但此刻在这道目光的注视下,他却感觉自己一生所犯的过错、所起的贪嗔痴念,都无所遁形。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声音颤抖:“弟子……弟子道行微末,无力拯救苍生于水火,无奈之下,才行此险招,惊扰了大士清修,罪该万死。”

许久,一个温和而又充满威严的声音在溶洞中响起,那声音不似男女,却蕴含着无上的智慧与慈悲。

“你没错。”

观音菩萨缓缓开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今气运流转,劫数将至,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你能有此心,已是难得。”

灵虚道长闻言,心中既感动又惊骇。

连观音大士都亲口承认“劫数将至”,可见这次的天地异变,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百倍!

“敢问大士,此劫何解?为何我玄门道法尽皆失灵?可是……可是末法时代真的来了?” 他抬起头,急切地问道。

观音菩萨轻轻摇头。

“非法末,是道消。你玄门之法,引的是天地正气。如今魔涨道消,邪祟之气充斥寰宇,正气被压制,你们的法术自然威力大减,甚至彻底失效。”

“魔涨道消……” 灵虚道长喃喃自语,面如死灰。

这四个字,对任何一个修行者而言,都如同晴天霹雳。

“那……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灵涂炭,天下大乱吗?” 他不甘心地追问。

“万物皆有定数,有衰便有盛,有破便有立。” 观音菩萨的语气依旧平缓,“妖星当空,是为大破。然破而后立,自有圣人出世,重整乾坤。”

“圣人?” 灵虚道长浑身一震,猛地想起了那个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大士所说的,莫非是……紫薇圣人?”

“然也。”

得到肯定的答复,灵虚道长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圣人现在何处?弟子愿倾尽毕生之力,寻访圣人,辅佐他匡扶天下!” 他激动地叩首。



观音菩萨看着他狂热的样子,微微叹了口气。

“我若知他在何处,又何须你去找寻?”

一句话,又将灵虚道长打入了冰窟。

是啊,连观音大士这等神通广大的存在,都找不到圣人的踪迹,茫茫人海,他又何德何能,可以找到那位应运而生之人?

希望,刚刚燃起,便又破灭了。

04.

灵虚道长颓然地瘫坐在地上,满脸绝望。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妖魔横行,邪祟遍地,人间化为炼狱,而他这个所谓的青云观主,只能守着一堆无用的符箓法器,束手无策。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

溶洞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就在灵虚道长心若死灰之际,观音菩萨的声音再次响起。

“办法,也并非没有。”

灵虚道长猛地抬起头,像一个溺水之人看到了远方漂来的一块木板,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请大士开示!”

观音菩萨的法相似乎比刚才凝实了一些,她手中的杨柳枝轻轻一挥,一滴甘露从枝头滴落,没入灵虚道长的眉心。



灵虚道长只觉得一股清凉之意瞬间传遍全身,刚才因强行施法而受损的经脉和心神,在这一刻竟然完全恢复,甚至比之前还要精进几分。

他心中愈发恭敬,知道这是大士在点化他。

“圣人虽隐于红尘,混迹于凡俗,但天命在身,终究与常人不同。” 观音菩萨缓缓说道,“天道为了让他能顺利成长,也为了让有缘人能够辨识出他,早就在他的命格与肉身之上,留下了五种独特的印记。”

“五种印记?” 灵虚道长精神大振。

“正是。” 观音菩萨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个行走在人间的特殊身影,“这五种特征,非神仙佛陀不能窥其全貌。常人即便与他擦肩而过,也只会当他是个普通人,绝不会将他与传说中的圣人联系起来。”

“为何会如此?” 灵虚道长不解,“既然是圣人,难道不应该是一出生便有祥云护体、紫气东来之类的异象吗?”

观音菩萨闻言,嘴角竟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意。

“若真是那样,他恐怕活不到成年。”

一句话,让灵虚道长悚然一惊,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凶险。

是啊!天道要他出世拨乱反正,那些妖魔邪祟,又岂会坐以待毙?如果圣人从小就异象缠身,恐怕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真正的圣人,在拥有足够的力量之前,必然是以最平凡、最不起眼的方式存在于世。

想通了这一层,灵虚道长背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危险。

他恭敬地再次叩首,态度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虔诚。

“弟子愚钝,险些好心办了坏事。恳请大士指点迷津,告知弟子那五种特征究竟为何物,弟子发誓,寻到圣人之后,必定以性命护其周全,绝不让他受到半点伤害!”

05.

观音菩萨看着灵虚道长那张写满急切与决心的脸,缓缓地摇了摇头。

“你的决心是好的,但你的眼界,还是窄了。”

灵虚道长一愣,不明白自己又说错了什么。

观音菩萨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叹息:“你以为,找到了他,保护他,就够了吗?你以为,他是需要你们凡人去保护的吗?”

“难道不是吗?”

“大错特错。” 观音菩萨的语气陡然变得严肃起来,“他降世,非为享乐,非为权势,而是来渡劫的。渡他自己的劫,也渡这天下的劫。你们要做的,不是去保护他,而是去‘相信’他。”

“相信他?” 灵虚道长咀嚼着这三个字,若有所思。

“是的,相信。” 观音菩萨的目光扫过他,仿佛能看穿他的内心,“当他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时,你们要相信他;当他被世人误解唾骂时,你们要相信他;当他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是自取灭亡的道路时,你们……更要相信他。”

“因为他的每一步,都在应和天道。凡人看不懂,是凡人的痴愚,而你们若是也看不懂,便是修行不够。”

这番话,如洪钟大吕,在灵虚道长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明白了。

寻找圣人,不是为了找一个救世主来顶礼膜拜,而是为了在天下人都迷茫的时候,找到一个可以坚定不移追随的道标。

与其说是辅佐,不如说是……见证。

见证一个凡人,如何一步步走上圣坛,重开太平。

想通此节,灵虚道长只觉得心境豁然开朗,多年的修行瓶颈,似乎都有了松动的迹象。

他对着观音菩萨,第三次行五体投地大礼,这一次,无比虔诚,无比释然。

“弟子,明白了。多谢大士点化之恩!”

观音菩萨见他终于勘破了这层心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孺子可教。”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又变得神秘而肃穆。

“世人愚昧,不识真圣,只会以貌取人,以财势论英雄。你们若想找到他,万不可执着于外相,只需认准这五种特征即可。”

灵虚道长连忙躬身,语气无比恭敬:“请大士开示!”

观音菩萨看着他,那双蕴含着无尽智慧的眼眸中,似乎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

“这五种特征,乃是天地间的灵气所化,玄妙非常。如今,我便将这个秘密,告诉于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