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县城当老师,没那么吃香了

0
分享至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

“还要不要做老师?”这个问题,困扰了杨筱两年多。

她曾是江西万年县一所村小的语文老师,教龄7年。两年前,学校因生源不足需按要求撤并,选调去乡、县学校的教师名额有限,她因为没有编制,被告知要自行安排。

杨筱回到县城,一边带托管班维持收入,一边在等待县城里的教师招聘考试。

两年时间,她意识到县城里似乎不缺教师。


一所已被撤并的乡村小学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杨筱所在的万年县,隶属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中部,至今未通高铁。常住人口不足35万人,县城中心不大,9条公交线路覆盖,连接车站、学校、医院等,约40分钟驶完全程。

据澎湃新闻,万年县出生人口从2008年的7934人下降到2024年的2478人。今年3月初,万年县政府办在答复网友时曾提到,学生规模逐年递减,教师规模将有富余。为此,该县短期内对有富余的相关专业教师不再考虑招聘。

这不是个例。时代周报记者在“问政江西”平台检索发现,今年已有鄱阳县、遂川县、信丰县、上高县在答复称,年内暂未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的招聘计划。

据《财经》,截至2025年9月,福建长汀县、江西南城县、江西丰城市、浙江临安区、湖南衡山县等多地提出,要将小学教师遴选转岗至初中任教,以及转岗至其他事业单位的方案。

如湖南衡山县,在9月初发布《2025年全县中小学教师转岗机关事业单位选岗有关工作的通知》,当中提到教师转岗的单位包括当地发改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下辖单位。

再如湖南新化县。新化县教育局在“问政湖南”平台上回复时提到,根据中小学校师生配置比例计算,目前县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编制整体上还存在短缺。对富余的小学教师,已经着手开始分流,部分外地籍教师调至外县市工作;有对应教师资格证的小学教师则转岗至初、高中任教。同时,县里在研究小学教师分流至其他事业单位的政策。

近些年来,许多年轻人选择回县城考公考编,教师岗是热门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岗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源于家庭和朋友的支持。

那一张教师资格证,曾经是他们在县城体面的筹码。如今,稳定不再是铁律,他们手上的筹码似乎变轻了。

“铁饭碗的光环”

在杨筱的经历里,当老师曾是县里稳妥的选择。

父母常在耳边念叨,女孩子教书育人,是体面又安稳的出路。那时,无论是否有编制,“老师”是体面的职业。

所以,当25岁的她拿到录用通知时,亲戚们轮番夸赞,“有铁饭碗,以后不愁了”。

这种体面,还体现在收入和社会认可上。

杨筱说,在村一级的学校,除了基本工资还有补贴,到手月薪约五千元。比照当时县城的房价,一个月收入能抵上一平米。


县城商业街客流不多,店铺用低价引流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在县城婚恋市场上,“老师”尤其受青睐。杨筱当上老师的第一年春节,被相亲排满了假期。介绍人的话里,三句离不开“老师”,工作稳定、有耐心都是加分项。

没过多久,婚约定下。男方给了三十多万彩礼和“五金”,还添置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按照当地习俗挨家挨户送麻糍,分享自家喜事。

婚后,杨筱的工作和生活步入轨道。她所在的村小离县城十五公里,学生不到百人,老师不过五六个。每天面对二十多个孩子,她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

让她真切感受到职业荣誉感的是,班里的学生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在外务工的家长得知消息后,专程赶回来办了一次升学宴。

这成为杨筱站在讲台的动力。小孩出生后,她就为县城学校的教师招聘考试在做准备——要能回到县城学校任教,她不用在路上奔波,也能多陪伴家庭。

同一个县里,李琳的人生选择也类似。

2019年,她面前有两个选项:到不远的长沙做药企销售,每月收入预估能过万;二是回万年县,捡起师范专业,做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在父母多番劝说下,李琳选择了后者。几年时间下来,她没有后悔做出这个选择。

论工作压力,她说县城小学教育采取“校内教学+作业家长检阅”的双轨模式,老师批改的压力减轻不少;

论收入福利,作为在编教师,她的收入在县里属实算优越——除了工资和假期,她还有补充公积金,算是学校给在编老师的福利。她说,朋友在县里的私企工作,公积金不超过500元/月,她的远超这个数字。


县内一所小学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53岁的胡群在县里从事教育工作超过30年。在他看来,教师一直是县里的热门工作。“30年前,县里能选择的职业不多,大家要么出去打工、做生意,要么就是留下来谋一个‘铁饭碗’。”他说,学校、医院、政府部门,都是大家想挤进去的,直到现在也如此。

他也一样。从村小老师一步步走到县城,职级一路上升。靠着这些年的积攒,过几年退休,应该能在县城过上不错的生活。

“不再是铁饭碗”

不过,县里教师的“铁饭碗”光环,近年开始褪去。

胡群说,近几年间,县下辖的村镇幼儿园、小学的生源开始减少,不少村校关停。

时代周报记者翻阅了万年县教体局网站的公开资料发现,当地学校数量在减少。

2022年初公布的《万年县义务教育学校名录信息表》(包含小学、初中)显示,各类学校共计153所。到2024年9月公布的学校名录里,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数量113所(包含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024年公布的学校名录,县域内各类学校263所(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等),78所备注为“撤销”(包含小学、小学教学点、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其中72所位于农村。

根据2024年3月发布的《万年县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除必须保留的外,在2024年8月底前,全县1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优化调整到位,30人以下的基本优化调整到位。

文件中还称,本乡镇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满足后,如仍有教师结余,则由教体局向县政府请示,并建议县人社、县委编办、县财政等职能部门在政策范围内协调,采取选聘到县城学校,轮岗交流或支教等方式,调整到师资紧缺学校任教。

两个月后,也就是5月27日公布的《关于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方案的公示》,2024年秋季学期起对大源镇荷溪小学等23所村完小进行调整。

学校数量减少,教师资源需要因应调整。

两年前,胡群的学校还保持教师编制人数超百人,如今仅剩90余人。他解释称,学生数量减少是直接的原因。离开本校的老师,有的是根据能力调岗,调去其他学校继续做老师,或是调进相关部门,有的则需要自寻出路。

万年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一名老师表示,目前确实有一些村级学校合并或撤销,但并非外界传言的全部撤销。有关老师轮岗、选调的情况,县里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和安排,有的老师会轮岗,也有的老师会选调至其他学校任教。

李琳是调岗的。她是小学里为数不多持有初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今年7月末接到通知,新学期到另一所学校的初中部任教。

在小学的教学任务跟初中完全不一样。小学无非就是安排学生抄写和写简单作文,初中则是要应对教材里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训练题。

这意味着她必须要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每晚,她都把自己关在书房,翻阅大量的教学参考书,生怕第二天被学生问住。“学生一问问题,脑子就要转得飞快,不然显得不专业。”李琳说。

随之而来的还有教学压力。初中三年学习事关中考,为此家长尤其重视。新学期一场月考后,李琳因一名学生成绩下滑被家长质疑。她常常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否适应新要求而感到焦虑。


县城内的一所小学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困难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跨学段调岗后,她的考核体系依然是沿用小学教师标准,收入没有增加,晋升机会也未改变。结果是工作量翻倍,但待遇不变。

李琳的同事则是被转岗,但因为考试没通过,只能成为事业单位的非编雇员,像是变相降薪。

杨筱说,自己的朋友在乡里的中心小学任教,接到明年无法续约通知的同时,获得了在镇行政单位优先就职的机会。“还没到落实的时候,没人敢打包票。”

“老师不再是铁饭碗了。”李琳和杨筱有同样的感慨。

原本稳妥、体面的职业预期,正在县城里被一点点消解。

胡群说,现在学校老师工作更谨慎,为的是确保教学满意度达到90%以上,否则会因为考核不达标而工作不保。而他作为管理层,面对调岗等问题,还得权衡熟人社会间的各方关系。为此,当被问及选调名额、未来招聘方案时,他不愿多说。

李琳动过辞职的念头,但再三权衡后认为,还是先稳定住眼前的工作。父母也认为,教师这份工作仍然是稳定且体面。她想的是:“可话都是这么说,但学生确实越来越少,能维持多久?”

人口、财政、村校撤并的三重压力

县里老师所面临的困境,与学生人数有直接关系。

以万年县为例,据澎湃新闻,3月初万年县披露的信息显示,经科学测算,截至今年,学生人数将以年均4000多人的规模递减。按照师生比来看,教师以每年230余人的速度出现富余。

“一个县一年减少近4000个学生,学校自然撑不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长期研究基层教育,有丰富的调研经验。他认为,人口减少是县里教师“过剩”的原因。

加上城乡教育格局的变化,影响直接体现在村校撤并的速度上。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长期经费和师资不足,家长转而将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从而进一步削减村校生源。

在万年县,这一趋势尤为明显。杨筱说,当地不少村相距五公里以上,过去村里都有小学和幼儿园,如今很多家长进城买学区房,村校生源骤减。留下的学生大多由老人接送,每天电动车往返二十多分钟。

此外还有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依然以万年县为例。在《2025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中,县教体局披露收入预算总额为9854.26万元,比上年减少5425.2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减少。

此前,当地教体局曾在2023年末发布的一份关于学校保安服务文件中坦言,因财政拨付不及时,部分保安工资延迟发放,并呼吁政府加大支持。


已被撤销的乡村学校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储朝晖解释,县级财政要先顾全支出平衡。因此,教师岗位减少并非仅因人口下降,而是财政约束和教育投入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出现了李琳和其他老师面临转岗或岗位紧缩的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善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人口变化,把教师编制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放大了。”

他认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限制。目前,教师的编制、人事管理归属于县级部门,只能保证学龄人口相对稳定时的师资需求。一旦人口发生剧烈变动,师资配置难以快速调整。

刘善槐建议推动教师编制实现动态流转。对阶段性师资紧缺、人口持续流入的地区,可适当放宽编制总量限制。对人口外流区域,可探索建立教师有序退出机制。也可设立编制周期回收制度,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停靠在县城内的一辆校车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在储朝晖看来,县城教育的困境并非单因人口,而是人口减少、财政压力与城乡发展失衡交织的结果。人口减少让学校生源缩水,财政紧张加速了教师岗位压缩,而城镇化则把有限的学生进一步集中到城区。

留在县里的是富余的教师、被撤的村校,以及长途求学的学生。

不再是香饽饽

并不是所有学段的师资都是富余。

按照测算,我国学前及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已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达峰。2016年—2023年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意味着小学适龄人口将继续减少。如果师生比的标准不变,小学教师则面临总量富余的问题。

而初中、高中学龄人口还在迎峰度峰。根据《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初中在校生5386.1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922.28万人。与上年相比,均增加百万人。

有专家测算,全国初中及高中学龄人口峰值将分别出现在2026年和2029年。

据教育部,2024年全国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6.57万、8.7万人,且师生比都有所扩大。这就意味着,初高中阶段仍然需要老师。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回应《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时提到,将结合人口流动等因素,综合研判、精准预测省、市、县学龄人口和学位缺口,科学制定县中布局规划。

学龄人口的变化,影响着每一个老师。但落至具体的实践上,师资如何合理配置,同样影响着每一个老师的抉择。

万年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2025年)县里确无相关教师的招聘计划,明年情况需要等省里计划。

在面对记者有关学校撤并,老师调岗的提问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撤并是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进行的,不少村小本就隶属乡镇的中心小学,也就合并到了一起。至于老师调岗、轮岗的问题,他并不清楚。

李琳和杨筱,暂时被困在县域教师的职业上。

作为县城里“富余的”老师,杨筱这两年的感受更深。“以前在学校里教书,每年少几个学生,现在在托管班带学生,每学期少一堆。”

新学期开始,她所在的托班因为招生问题,原本50多人的座位空了一半。她看着托班教室里的孩子,不由得想:如果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还能干多久?

她的想法开始变了。一度是铁了心要考回学校做老师,现在想的更多是在托班站住脚,有机会的话尝试课业辅导,能赚一点是一点。

县里长辈们的态度也变了。杨筱的表妹本打算报考师范,最终却在家人的建议下去学医。

“现在说起县里的好工作,大家第一反应不是老师、公务员,反而是医生。哪怕是街上的药店,这两年都开得越来越多。”杨筱说。


万年县的商业街上,一名小学生正骑车经过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李琳调岗后,工作更小心翼翼。毕竟她是从小学进入初中,这样跨学段的转变,很容易受到质疑和否定。

她和同事的交流话题里,去与留也被反复讨论。有人动念去大城市考编,有人想转到别的行业。但她的担忧越来越多,“越往大城市走,竞争越激烈。我们在县城里待了这么久,到了外面就是新人,哪那么容易”。

事到如今,她们依旧按部就班,不敢贸然做出改变。杨筱看着托班里空出的一排排座位,整理着手上的教辅材料;李琳在深夜里翻着厚厚的初中教材,为自己补课。

她们都清楚,那个曾经象征稳定与体面的“铁饭碗”,已经不太稳了,能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等待机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杨筱、李琳、胡群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把工业毒废土当营养土卖,人怎么可以这么坏?

把工业毒废土当营养土卖,人怎么可以这么坏?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01 23:56:55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小海娱计
2025-11-01 11:20:41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3:45:56
不少广东人收到“百里挑一”短信,省统计局回应

不少广东人收到“百里挑一”短信,省统计局回应

番禺台
2025-11-02 00:08:40
广东一水库边猫咪“放生”引质疑,警方回应正调查处置

广东一水库边猫咪“放生”引质疑,警方回应正调查处置

现代快报
2025-11-02 14:33:24
爱奇艺借钱逾期一天,市民称收到“威胁”催收短信,爱奇艺:仅提供借款平台;小芽贷:会有温馨提醒短信

爱奇艺借钱逾期一天,市民称收到“威胁”催收短信,爱奇艺:仅提供借款平台;小芽贷:会有温馨提醒短信

中国能源网
2025-11-02 10:49:03
村民众筹30万元欲硬化通村路,10年间10人去世都未等来动工,街道办称尚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村民众筹30万元欲硬化通村路,10年间10人去世都未等来动工,街道办称尚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大风新闻
2025-11-02 10:04:07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15:04:24
著名音乐人去世,今晚演唱会紧急取消!

著名音乐人去世,今晚演唱会紧急取消!

深圳晚报
2025-11-01 20:13:18
天塌了!一夜之间2家公司被立案,1家被ST,14万股东集体踩雷

天塌了!一夜之间2家公司被立案,1家被ST,14万股东集体踩雷

财经智多星
2025-11-01 08:16:00
国际奥委会:东大你再办一届奥运会!东大:2036年在台北办?

国际奥委会:东大你再办一届奥运会!东大:2036年在台北办?

议纪史
2025-11-01 22:15:03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鲁中晨报
2025-11-02 12:11:01
马英九哽咽,韩国瑜拥抱,朱立伦服气,郑丽文的漂亮起手式

马英九哽咽,韩国瑜拥抱,朱立伦服气,郑丽文的漂亮起手式

探源历史
2025-11-01 17:30:39
收手吧,群!成为今年最火网络热梗!

收手吧,群!成为今年最火网络热梗!

宏哥谈商道
2025-10-31 19:00:02
亮相香港,张怡宁官宣,正式上任,新岗位曝光,级别年薪曝光

亮相香港,张怡宁官宣,正式上任,新岗位曝光,级别年薪曝光

乐聊球
2025-11-01 15:21:05
李云迪再陷桃色风波,女主照片被扒疑似有两人视频流出

李云迪再陷桃色风波,女主照片被扒疑似有两人视频流出

挪威森林
2025-11-02 12:56:16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1 17:55:50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孟大夫之家1
2025-10-30 18:59:06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生命科学前沿
2025-11-01 23:08:54
徐根宝开启执教生涯谢幕战,上海U20男足6比0迎开门红,但真考验在淘汰赛

徐根宝开启执教生涯谢幕战,上海U20男足6比0迎开门红,但真考验在淘汰赛

上观新闻
2025-11-02 10:49:04
2025-11-02 17:20:49
时代周报 incentive-icons
时代周报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38034文章数 5215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三角形的斜边AC和DE分别是6和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头条要闻

小区因千万接口费欠款致600户居民3年未供暖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小区因千万接口费欠款致600户居民3年未供暖 多方回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亲子要闻

好奇少年儿童百科,有意思的百科全书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