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1月1日《弹性退休暂行办法》的正式落地实施,我国退休制度迎来了重大变革。对于即将步入退休年龄的70后群体而言,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到点即退”问题,而是面临着弹性提前退休、按改革后法定年龄退休或弹性延迟退休的多元选择。
不同的退休时点,将直接决定未来每月能领到多少养老金。这其中的差额究竟有多大?又是否真的“越晚退越划算”?让我们深入剖析。
![]()
第一、政策变革:从“一刀切”到“弹性选”
以往退休制度的核心是“法定年龄+最低缴费年限”,除特殊情形外,基本不允许早于或晚于法定年龄退休。2025年起实施的弹性退休政策,打破了这一刚性框架。
它允许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在达到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后,根据自身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提前一定时间退休(需满足特定条件且养老金会有一定扣减),或选择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对70后而言,这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决策空间,但也意味着选择背后的经济账需要仔细算清。
![]()
第二、养老金计算的铁律:长缴多得、晚退多增
养老金待遇的核心计算逻辑始终遵循两大原则:
“长缴多得”: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部分越高。
“晚退多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延迟退休期间继续缴费,直接增加缴费年限和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额;二是退休年龄越大,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时使用的“计发月数”越小,导致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数额越高(即使期间不再缴费)。
![]()
第三、案例详解:70后男性不同退休年龄养老金差额测算
为直观展现差异,我们以1970年1月出生的男性城镇职工为例(原法定退休年龄60岁,即2030年退休):
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渐进政策,其新法定退休年龄为61岁4个月(约2031年5月)。
可选退休时点: 为简化计算对比,我们选取三个关键节点:60岁(原法定年龄)、61岁(接近新法定年龄)、64岁(弹性延迟退休上限附近,即新法定年龄+约3年)。
假设条件:
退休前一直按本省平均工资水平缴费,缴费基数始终为1.0。
60岁时累计缴费年限40年。
60岁时个人账户储存额100,000元。
延迟退休期间,继续按月缴费基数6,000元参保(每月个人账户新增480元)。
养老金计发基数统一按8,000元估算(实际会随社平工资增长)。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不受退休年龄影响(因视同缴费年限固定),故以下计算聚焦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不同退休年龄养老金构成对比:
选择60岁退休(2030年):
缴费年限:40年
基础养老金 = 8000 × (1 + 1.0) / 2 × 40 × 1% = 3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 100000 / 139 (60岁计发月数) ≈ 719元
月养老金总额 ≈ 3200 + 719 = 3919元
选择61岁退休(2031年):
缴费年限:40年 +1年 = 41年
基础养老金 = 8000 × (1 + 1.0) / 2 × 41 × 1% = 3280元
个人账户储存额 = 100000 + (480 × 12) = 105,76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 105760 / 132 (61岁计发月数) ≈ 801元
月养老金总额 ≈ 3280 + 801 = 4081元
比60岁退休每月增加:4081 - 3919 = 162元
选择64岁退休(2034年):
缴费年限:40年 +4年 = 44年
基础养老金 = 8000 × (1 + 1.0) / 2 × 44 × 1% = 3520元
个人账户储存额 = 100000 + (480 × 48) = 123,04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 123040 / 109 (64岁计发月数) ≈ 1128元
月养老金总额 ≈ 3520 + 1128 = 4648元
比60岁退休每月增加:4648 - 3919 = 729元
比61岁退休每月增加:4648 - 4081 = 567元
![]()
第四、关键对比:延迟退休增加的养老金 vs 未领取的养老金
单纯看月养老金金额,延迟退休(尤其是延迟到64岁)带来的提升是显著的。64岁退休比60岁退休每月多领729元,比61岁退休每月多领567元。然而,这并非“净收益”的全部真相。 必须考虑延迟退休期间本可领取却未领取的养老金。
若64岁退 vs 60岁退:
多工作了4年(48个月),这4年未领取60岁即可享受的养老金:3919元 × 48 ≈ 188,112元。
64岁退休后,每月养老金比60岁退休高出729元。
需要多久“追回”少领的18.8万元? 188112 / 729 ≈ 258个月,即约21.5年。这意味着需要活到约64岁 + 21.5岁 = 85.5岁之后,延迟退休4年带来的更高月养老金,其累计总额才能超过60岁退休累计领取的总额。
若64岁退 vs 61岁退:
多工作了3年(36个月),未领取61岁即可享受的养老金:4081元 × 36 ≈ 146,916元。
64岁退休后,每月养老金比61岁退休高出567元。
追回时间: 146916 / 567 ≈ 259个月,同样约21.6年。需活到约85.6岁以后才“回本”。
![]()
第五、理性抉择:划算与否因人而异
延迟退休带来的更高月养老金是确定的,但其“经济上的划算性”高度依赖于个人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工作状态(能力与意愿)以及家庭需求。
倾向于延迟退休可能更优的情况: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较长(有信心活过85-86岁)。
当前工作岗位稳定、压力适中,本人有较强的工作意愿和持续工作能力。
延迟期间继续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远高于养老金,且能持续积累。
希望为家庭提供更长时间的经济支持或积累更多储蓄。
倾向于按改革年龄或提前退休可能更优的情况:
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或已有隐患,对长寿预期较为谨慎。
工作强度大、压力高,身心俱疲,渴望尽早享受退休生活。
有照顾第三代、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享受生活等迫切退休需求。
即使养老金相对较少,但现有积蓄或家庭支持足以保障退休生活质量。
![]()
结语
2025年启幕的弹性退休政策,为70后打开了选择之门。60岁、61岁还是64岁退休?养老金差额的测算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量化参考。64岁退休月养老金确实可观,比60岁退休高出700多元。然而,这“高薪”背后是四年未曾领取的累计近19万元养老金。
这笔账需要活到85岁以上方能“回本”。
因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解”。每一位70后朋友,都应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工作能力、家庭负担以及对晚年生活的规划,审慎权衡这“多干几年”与“早领几年”之间的得失。
![]()
在政策框架内,做出最契合个人生命阶段与价值追求的选择,方是智慧养老之道。建议在决策前,务必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获取基于个人缴费记录的精准测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