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照看新生儿3个月,婴儿频繁哭闹,宝妈看到奶瓶后果断报警

分享至

“要不……咱们还是请个月嫂吧?”

赵阳看着妻子陈蔓那张毫无血色、写满疲惫的脸,小心翼翼地提议道,“你这月子里落下的腰疼,根本就不能久站,天天晚上又被孩子闹得睡不成觉,再这么下去,身体要垮了!”

陈蔓怀里抱着哭得声嘶力竭的女儿,机械地、轻轻地晃着,眼神空洞地看着窗外。

她已经忘了自己上一次睡超过两个小时是什么时候了。

“请月嫂?”

她喃喃地重复着,声音沙哑,“去哪儿请?靠得住吗?现在新闻上那些事儿,你又不是没看过。万一……万一……”

赵阳叹了口气,走过去轻轻搂住妻子的肩膀:“我知道你担心。可总得试试,我们找个知根知底的,多花点钱没关系。蔓蔓,你得先顾好你自己,你好了,女儿才能好,咱们这个家,才能好。”

01

陈蔓和赵阳,是这座名叫锦江的二线城市里,最普通也最典型的一对年轻夫妻。

两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城市里扎下了根。

赵阳在一家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常年奔波于各个工地,忙碌但收入还算可观。

陈蔓则在一家图书出版公司做编辑,工作体面而稳定。

他们在城西买了一套不大不小的两居室,背着三十年的房贷,过着精打细算却也温馨安逸的小日子。

结婚三年,两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一个孩子,让这个小家庭变得完整。

备孕的过程不算顺利,去看过好几次医生,喝了数不清的中药,当验孕棒上终于出现那两条清晰的红线时,陈蔓和赵阳激动得相拥而泣。

他们觉得,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好礼物。

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夫妻俩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赵阳更加拼命地工作,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而陈蔓,则从得知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变成了一个最谨慎、最细致的准妈妈。

她戒掉了所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买了成堆的育儿书籍,每天研读。

她听舒缓的胎教音乐,定期去上孕妇课程,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肚子里那个小生命的成长。

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充满了希望和甜蜜。

他们常常在晚饭后,一起散步,讨论着孩子的未来。



“你说,是男孩还是女孩?”

陈蔓抚摸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幸福地问。

“男孩女孩都好,都是我们的宝贝。”

赵阳握着她的手,笑着说,“不过,我私心是想要个女儿,像你一样,漂亮又聪明。”

陈蔓依偎在丈夫的怀里,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本即将迎来最美篇章的书。

她满心期待地,等待着那个新生命的降临,为他们的故事,写下最幸福的序章。

02

整个孕期,陈蔓都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赵阳只要不出差,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她做饭,周末更是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远在老家的婆婆,也隔三差五地寄来各种土特产和补品,电话里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陈蔓自己的母亲,也常常来看她,给她传授各种育儿经验。

那段时间,陈蔓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她被浓浓的爱意包围着,对即将到来的生产和育儿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她以为,自己会像很多母亲一样,顺利地生下孩子,然后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幸福地度过产褥期,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中要残酷。

生产那天,本来一切顺利,中途却突发状况,胎儿心率骤降,情况一度十分危急。

医生当机立断,决定顺转剖。

陈蔓在产房里经历了近十个小时的折磨,最后,在精疲力尽、意识都快要模糊的时候,才听到了那一声响亮的啼哭。

是个女孩,六斤二两,很健康。

陈蔓还没来得及看清女儿的模样,就因为产后大出血,被推进了抢救室。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命是保住了,却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她的身体变得异常虚弱,常年腰酸背痛,一劳累就头晕目眩。

医生说,这是元气大伤,需要长时间的静养,不能操劳。

可现实,根本不给她静养的机会。

赵阳的公司,在外地接了一个大项目,作为项目经理,他必须亲自去盯着。

孩子出生不到半个月,他就不得不收拾行李,奔赴外地,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只能在周末匆匆赶回来一趟。

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全都压在了陈蔓一个人身上。

她本以为,婆婆和母亲,会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03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婆婆从老家兴冲冲地赶来,在产房外等了十几个小时。

当护士抱着孩子出来,高兴地对她说“恭喜您,是个千金”时,婆婆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

她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襁褓里的婴儿,连手都懒得伸一下,就找了个借口,说家里还有事,当天就坐车回了老家。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主动打来一个电话。

陈蔓的心,凉了半截。

她知道,婆婆一直盼着能抱个孙子,好为他们赵家传宗接代。

女儿的出生,让她所有的期望都落了空。

那句毫不掩饰的“又是个赔钱货”,是陈蔓后来从丈夫和婆婆的通话中,无意听到的,像一根针,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里。

婆婆指望不上了,陈蔓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母亲身上。

可母亲也有自己的难处。

陈蔓的哥哥家,比她早半年生了个儿子,正是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母亲被儿媳妇看得死死的,每天要带孙子、做家务,忙得团团转,根本分身乏术。

“蔓蔓啊,不是妈不帮你,”

母亲在电话里,声音充满了愧疚和无奈,“实在是走不开啊。你嫂子那脾气,你也知道。我要是敢撂下她儿子不管,跑到你这儿来,家里非得闹翻天不可。等……等过两年,等小宝上了幼儿园,妈再去帮你,好不好?”

陈蔓还能说什么呢?

她只能强忍着泪水,对着电话说:“妈,没事,我挺得住。您也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她抱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女儿,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孤立无援。

丈夫远在外地,婆婆重男轻女,母亲分身乏术。

这个本该由全家人共同迎接的新生命,现在,却成了她一个人的责任。

产后虚弱的身体,不分昼夜的哭闹,涨奶的剧痛,再加上严重的睡眠不足和心理上的孤独感,像一座座大山,压得陈蔓几乎要窒息。

她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有时候,女儿一哭,她就跟着一起哭。

她觉得自己快要得产后抑郁症了。

就在这时,赵阳在电话里,提出了请月嫂的建议。

这成了她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04

通过一家口碑还算不错的家政公司,他们找到了王秀琴。

王秀琴,快五十岁的年纪,来自邻省的农村。



她看上去朴实、干练,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证书,高级母婴护理师证、催乳师证、营养师证,一应俱全。

她的履历也很漂亮,据说在省城的好几户人家都做过,带过的孩子没有十个也有八个,经验非常丰富。

面试的时候,王秀-琴表现得无可挑剔。

她抱孩子的手法很专业,说话也很有条理,把照顾新生儿的各种注意事项,说得头头是道。

“新生儿的肠胃功能弱,容易胀气,所以每次喂完奶,一定要竖着抱起来拍嗝,拍到打嗝为止。”

“小宝宝的皮肤嫩,要勤换尿布,每次换的时候,都要用温水洗屁股,再涂上护臀膏,这样才不容易得红屁股。”

看着她专业的样子,听着她自信的话语,陈蔓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她和赵阳商量后,当场就签了合同,以每月一万二的高薪,聘请了王秀琴,合同期三个月。

王秀琴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高薪。

她来了之后,几乎包揽了所有关于孩子的工作。

喂奶、换尿布、洗澡、做抚触,每一样都做得井井有条。

她还做得一手好月子餐,每天变着花样地给陈蔓调理身体。



有了她的帮助,陈蔓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她的身体,也慢慢地恢复了过来。

她对王秀琴,充满了感激。

她觉得,自己是遇到了一个“神仙月嫂”,是老天爷看她太苦,派来帮助她的。

然而,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陈蔓。

那就是,女儿似乎特别爱哭闹。

尤其是在王秀琴喂完奶之后,孩子常常还是哭闹不休,小脸憋得通红,小腿使劲地蹬着,怎么哄都不行。

“王阿姨,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没吃饱?”

陈蔓焦急地问。

“哎呀,方小姐,你别担心。”

王秀琴总是用一种经验十足的语气,安慰她说,“这不叫哭,这叫‘闹觉’。小孩子嘛,肠胃还没发育好,容易肠胀气、肠绞痛,都这样。你看,她奶都喝完了,嗝也拍了,就是不舒服,在折腾呢。等过了百天,就好了。”

她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陈蔓在育儿书上也看到过关于“肠绞痛”的说法。

再加上王秀-琴表现得那么专业,陈蔓虽然心里有些疑虑,但还是选择了相信她。

就这样,在孩子断断续续的、令人心疼的哭闹声中,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王秀琴的合同,也即将到期。

05

那天晚上,女儿又开始撕心裂肺地哭闹起来。

“哎哟,我的小祖宗,又怎么了呀?”

王秀琴一边熟练地把孩子抱起来,一边轻声地哄着,“是不是又胀气了?不哭不哭,王奶奶给揉揉肚子。”

她抱着孩子,走进了卧室,关上了门,把那令人心碎的哭声,隔绝在了门后。

陈蔓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从门缝里断断续续传来的哭声,心里一阵烦躁,又一阵心疼。

她拿起手机,想查查关于婴儿肠绞痛的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缓解办法。

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茶几上那个刚刚喂完奶,还没来得及清洗的奶瓶。

奶瓶里,还剩下一点点奶渍。

陈蔓叹了口气,心想,王阿姨在里面哄孩子也挺辛苦的,自己顺手把奶瓶刷了吧。

她拿起那个奶瓶,正准备走向厨房。

可就在她的手指,触碰到那个奶瓶的瞬间,一个极其微小的、不合常理的细节,让她整个人,猛地一下愣住了。

“这怎么可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