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罗斯绝密文件曝光,若与北约开战,先打中国周边2个“邻居”?

0
分享至

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引爆一枚重磅炸弹:29份俄罗斯绝密军事文件遭曝光!

这些2008-2014年的训练材料揭示了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战略预案——一旦与北约开战,俄罗斯的首要打击目标,竟然不是欧洲宿敌,而是远在中国周边的2个“邻居”。



英国《金融时报》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曝光了足足29份俄罗斯的军事训练材料。这些文件可不是什么新鲜出炉的作战计划,而是编写于2008年到2014年间的“老古董”,据推测是西方情报机构在2024年底这个节骨眼上放出来的。

这批文件是干嘛的呢?说白了,就是给俄罗斯军官们上课用的PPT和模拟战推演的脚本。可里面的内容,却让人看得后背发凉。文件描绘了一个极端场景:一旦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全面冲突,它的首要打击目标,竟然不是欧洲那些老对手,而是东亚的日本和韩国。





消息一出,莫斯科方面立马站出来否认,说这些都是过时的旧文件,代表不了现在的政策,还反手指责西方媒体借题发挥,想转移国际视线。但这番解释,反倒更像是在这场信息战中,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因为这份“纸上蓝图”与其说是一份即将执行的作战指令,不如说是一幅描绘俄罗斯内心深处战略焦虑的地图。它揭示了一个被历史宿怨和现实威胁双重夹击的大国,如何在远东这盘大棋上,进行着一场防御性的“进攻”推演。



摊开世界地图,俄罗斯的尴尬处境一目了然。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从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一个地缘诅咒——两线作战的永恒梦魇。它的西边,是步步紧逼的北约,东边,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布下的“桥头堡”。



就在2024年,一场名为“坚定捍卫者”的军事演习搞得声势浩大,集结了9万兵力、50艘舰艇,演习的剧本里甚至包含了封锁俄罗斯港口、夺取加里宁格勒、对核设施进行模拟打击等极具挑衅性的内容。这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把刀架在了脖子上。

再看东线,远东地区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它占了国土面积的三成以上,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和天然气资源,但人口却只有区区800万,兵力相对薄弱。而就在这片广袤土地的对面,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就像两颗钉子,死死地钉在美国的亚太战略版图上。



这可不是简单的驻军那么简单,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常年驻扎着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扼守着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南下的出海口。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其雷达的覆盖范围之广,足以追踪到俄罗斯潜艇的动向。这些军事设施的存在,对俄罗斯的远东命脉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所以,泄密文件中那个“攻东救西”的战术逻辑就浮出水面了。打击日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资源有限,尤其是俄乌冲突消耗了大量军事资源和弹药,军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极其残酷但又务实的战略计算。



计划里罗列了大约160个打击目标,优先级分得清清楚楚:先打军事设施,后打民用基础设施。首批清单上的82个日本军事目标,细致到了横须贺的海军基地、青森县的某个通信站,甚至是对马海峡上的监听设施。韩国那边,釜山港、平泽美军基地也赫然在列。

军事打击的意图很明确:瘫痪美军在亚太的增援与后勤能力。通过摧毁这些关键节点,延缓美军从太平洋向欧洲战场的调动速度,为西线主战场争取宝贵的战略喘息时间。



更狠的是对核电站、隧道、桥梁、能源枢纽,甚至连钢铁厂这样的工业设施都在打击范围内。这招釜底抽薪,目的就是要在日韩内部制造巨大的社会混乱,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彻底丧失作为北约“后勤大仓库”的潜力。

可以说,这是用东亚的短期稳定,来换取欧洲主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文件中对日本那种近乎偏执的戒备,绝不是空穴来风。想理解这一点,就得把历史的卷轴往前翻一百多年。对俄罗斯来说,有些历史的伤口,从未真正愈合。

那场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给俄国人留下的心理阴影至今未散。旅顺港被日军不宣而战地突袭,以及1905年那场著名的对马海峡海战,俄国耗费巨资组建的远征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两件事给当时沙皇俄国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后院”是会起火的,而且能把你烧得体无完肤。



这种恐惧延续到了苏联时期,二战期间,即使在西线被德国打得最惨烈的时候,斯大林依然不敢轻易抽调远东的兵力,因为他时刻忌惮着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这种战略上的被动,在俄罗斯的国防观念里烙下了一个思想钢印:东线不稳,全局皆输。

现在,在莫斯科的战略家眼中历史似乎正在重演。日本在2022年通过了新的安保战略,明确提出要将防卫预算提升到GDP的2%,这在俄罗斯看来,和当年关东军的威胁有什么本质区别?



日本加速部署F-35战斗机和高超音速导弹,被解读为历史威胁在技术上的升级版。而美日韩三边联合军演的频率和规模不断攀升,情报共享日益紧密,这在俄罗斯看来,不就是一张现代版的“合围网”吗?

因此,当我们从这个视角再去看那份看似激进的打击计划时,会发现它在俄罗斯的战略语境中,可能被视为一种基于历史教训的“防御性”威慑。



它背后的潜台词是:“别逼我,我吃过亏,知道被打到家门口是什么滋味,所以为了避免历史重演,我宁可先发制人。”这是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催生出的过激反应。

然而战略意图再清晰,历史动因再深刻,也得面对现实的骨感。这份诞生于2014年之前的“纸上蓝图”,在今天的现实面前,其可行性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它的曝光,与其说是揭示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不如说是把一场隐秘的战略推演,变成了大国博弈桌上的一张明牌。



首先,俄罗斯自己还有多少牌可打?俄乌冲突就像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已经消耗了海量的精确制导武器。文件中提到的Kh-101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在乌克兰战场上被大量使用,补给已经相当困难。

西方的严厉制裁让俄罗斯军费捉襟见肘,军工产能也受到了限制,要同时支撑两场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计划中提到,图-160战略轰炸机从远东基地起飞,大约45分钟就能抵达目标区域。听起来很吓人,但在现代战争中,这种大型轰炸机就是个活靶子。

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周边构筑了堪称世界上最密集的防空网络之一,宙斯盾驱逐舰、爱国者导弹系统,再加上背后美国强大的情报支持,图-160的突防难度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对手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水平了。韩国近年来投入巨资构建的“杀伤链”系统,以及日本正在积极发展的巡航导弹,都让它们具备了对俄罗斯远东基地进行反击的能力。

这就彻底打破了俄罗斯单方面动手的设想,战争一旦开启,必然是相互摧毁的局面。美日韩之间的情报共享和联合导弹防御体系,也大大提升了预警和拦截的成功率。



我们不能忽视这场泄密事件本身的信息战维度,文件偏偏在俄乌局势僵持、北约大搞新演习的背景下,由西方情报机构放出,其目的不言而喻。北约秘书长就借此表示,这证明了俄罗斯的威胁已经延伸到了亚太地区。

美国国务院也立即跟进,指责俄罗斯的计划破坏了地区稳定。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在对俄罗斯施加舆论压力,同时也是在进一步“绑紧”美日韩的同盟关系。



所以,这份被曝光的俄罗斯军事文件,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俄罗斯内心深处的战略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它无法摆脱的两线作战的地缘困境,源于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历史创伤,也源于对当下自身实力与对手差距的清醒认知。

直接按照这份十年前的蓝图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它的曝光,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安全认知

对日本和韩国来说,官方虽然只是表示“将加强警戒”和“需要加强威慑”,但这份文件无疑会促使它们在“美国盟友”的身份下更加警惕,并加速自身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流史岁月 incentive-icons
流史岁月
千古兴亡,带你读懂历史沧桑
418文章数 2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